从叉叉房到小洋楼的跨越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6-07 19:10:36

——塔城镇川达村迪夏生态移民点见闻

上海市宝山区援建的塔城镇川达村迪夏生态移民点。

当来到塔城镇川达村迪夏段时,一个弥漫着现代信息的新农村闯入眼帘:一幢幢小洋楼鳞次栉比,楼顶上,家家户户安装了太阳能,村子中间的道路两旁是太阳能路灯。

记者走进了村民蜂志芬家。这位快人快语的傈僳族女青年一下子说出了三个想不到。她说:“我想不到我儿时住上平顶房的梦想如今成了真;想不到我们这么快就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想不到离我们千里之遥的上海市人民就像亲兄弟般帮助我们战胜困难,过上安逸的生活。”

蜂志芬家今年春节前搬进迪夏移民点新居,为了纪念这个一生一世难忘的日子,蜂志芬的婚礼就是在搬进新居的第三天举行的。与过去相比,蜂志芬家不仅居住条件改善了,而且像城里人一样看上了数字电视,厨房里全是“带电”的用具,电饭煲、电磁炉、微波炉一应俱全。

“搬到移民点后花销钱哪里来?”记者问。

“搬到二级路边的移民点后,我们的经济来源更宽了。我们村群众有的做竹笋、羊肚菌等土特产买卖,有的到山上找山货药材,有的进城务工,有的种植中药材,加上政府给的低保等,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

像蜂志芬家一样,从叉叉房里搬到迪夏移民点的傈僳族群众有42户。

记者了解到,迪夏组户群众原居住地山高坡陡,属于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多发地带,加上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该村民小组出现“年年扶贫年年贫”的现象。一句话,就地开发扶贫既不能使该村民小组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更不能保护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朝着实现脱贫致富与生态建设双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在上海市宝山区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维西县扶贫干部的艰苦奋斗,建成了迪夏生态移民点,让迪夏户傈僳族过上了跨越百年的新生活。(杨洪程)

责任编辑:鲍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