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青山,俯瞰长江,远眺玉龙。正值开发区中心完小建校百年之际,开发区中心完小新校区在松园下村建成竣工,并投入使用。 在百年的历史沉淀中开发区中心完小虽然几经更名屡次搬迁,从最初民国四年的利儒小学到后来的里仁小学再到现在的开发区中心完小,从原先的狭小陈旧的校舍搬进了如今的宽阔明亮的现代化教学楼。醒目的“仁”字校徽包含着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如今的开发区中心完小就是这样一所集优美自然环境、深厚人文沉淀融合于现代化的教育资源中,在新的教育改革进程中不断推进人本教育,健全学生人格的学校。 2009年云南省政府出台了《云南省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指导意见》,2010年,迪庆州委、人民政府为继续贯彻教改任务出台了《全州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指导意见》,随后2011年新校园的前期可研和项目审批完成,历时三年后开发区中心完小在松园下村竣工。 46亩的占地面积根据功能科学地划分为运动、教学、生活三大区,虽然教师人数仅有23人,全部教师均为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目前,在校学生总数260人。 细节处见人本教育 每一个见到老师或者与老师同行的长辈时,学生们都会敬一个少先队礼,问候一声“老师好”,一声简单的问候给人留下了深刻良好的第一印象。李校长介绍,学校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个人礼仪,初衷是希望孩子能敞开心扉和成人沟通。刚刚开始有部分性格内向的孩子不愿意和他人交流,通过敬礼问好的方式孩子们慢慢地变得愿意和老师沟通了。李老师说,现在有些人认为孩子教育应该学欧美国家,让孩子自由发展,少点规矩,多点个性,其实这是曲解了素质教育,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连基本的礼貌都没有谈何素质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中心完小的教学理念中,人本教育并非以学生自我为中心的教育,而是健全人格的教育。在李校长看来,完善的人格品质比分数的高低更有意义。 广播体操结束后,学生们在操场课间休息,吃零食、玩游戏。由于地处半山腰,江风很容易就把垃圾吹散开,吃完零食后学生们小拳头紧紧握着果皮纸屑,就算不小心被风吹散的垃圾,学生们仍追出数十米去捡回。“孩子们是真的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也非常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教学环境,不但是操场,教室宿舍也一样干净。”宿管教师对学校卫生环境表示由衷地肯定。 进入科学教室,学生们在自然科学课上做点亮小灯泡的物理实验,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程。4个学生为一组,经过老师讲解后开始组装灯泡电路。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电池装反了,线两头没按紧,灯泡松了……”孩子们讨论着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向老师请教或者去邻桌询问。殷老师说:自然科学这门课程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最有效的途径,让孩子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孩子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使其了解知识在现实中的用途。殷老师虽然年轻,但已经两次获得了全州先进优秀教师的称号。 “七个提升”保证师资力量 几年前,中心完小存在着集中办学后乡村师资力量严重短缺的难题。既需要上课教师又需要后勤岗位的教师,让谁去上课,让谁去管宿舍、谁去搞保卫呢?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孩子在同一个宿舍能相处融洽吗?诸多问题摆在中心完小面前。 为了更快地适应集中办学需求,学校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实现“七个提升”:强化学历提高,实现整体学历提升。通过近八年的努力,教师学历由中专占多逐步转变为100%的专科及其以上的学历。强化专业建设,实现教师专业提升。根据教师自身优势确定教学科目,完成了小学学科教师专业化的工作,并新补充了美术、音乐两学科专业教师,实现了学科教师的专业化。强化普通话培训,实现合格率的提升。强化教学方法培训,实现现代理念提升。100%教师能熟练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一名教师获国家级课件制作评比二等奖。2013年,6名语文教师参加了云南省教科院、小语会组织的课堂教学实录课评比赛活动中,四位教师获得了省级一等奖。强化班子素质培训,实现合格持证上岗。班子是学校的主心骨,为此,开发区自2008年起,派出校长到上海等地培训4次,派出副校长2人共进行7次各类培训,使校长岗位培训实现常态化。强化学校特色建设,实现特色办学提升。集中办学后,开发区完小紧扣书法教学,开展了书写特色学校创建活动,2014年4月被省教育厅授予“书写特色学校”同时,依托“乡村少年宫”项目,定期开展了书法、艺术、国学等八个兴趣班级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素质。强化素质教育实施,实现教育质量提升。在教师团队素质提升的前提下,通过专业化建设、规范课堂教学、按课标上足、上齐课程,开展课外活动等方式实施素质教育。使开发区完小学生整体质量得到质的飞跃,近五年来,毕业统测总评一直稳居周边地区前列,该完小毕业的学生得到了各中学的好评,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解大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