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管“闲事”的王新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3-12 09:28:42

在维西县塔城镇其宗村有一位爱管“闲事”的人。因为爱管“闲事”,他与不是亲人的人更似亲人;因为爱管“闲事”,村里人都爱戴他、拥护他;因为爱管“闲事”,他登上了塔城镇“四德榜”。他就是王新。

“亲人”来拜年

大年初五中午时分,藏族村民王新家的大门被叩开了。敲门的是傈僳族老庚和春泉一家。

“老庚,新年好!”一进门,和春泉就握住王新的手说。

在维西县居住着多种民族,各民族间情投意合的人都会打老庚,建立起亲密的朋友关系。

那塔城镇藏族汉子王新与保和镇傈僳族汉子和春泉是怎样成为老庚的?

危难时刻见真情

至今想起那一幕,和春泉依然心有余悸。“我们父女俩遭遇不幸,不幸中,我们又遇到了万幸。”和春泉说。

让我们把时间定格在“不幸”与“万幸”中。

2014年12月5日一大早,和春泉驾驶着自家的双排座小型载货汽车奔驰在前往丽江市的公路上,车上还坐着女儿和燕翔。父女俩盘算着到丽江市采购水果,拉回塔城镇贩卖赚些钱。

当汽车驶出丽江市玉龙县塔城乡乡政府5公路左右的路段时,意外发生了,汽车顺着路下40多米的陡坡翻滚下去。不知过了多久,和春泉醒来,他睁开双眼,发现自己已甩出车外数米远,幸好身上除几处小伤外没有大碍。此刻,和春泉的第一个念头是,女儿怎么样?和春泉四处望了望,只见女儿也被甩出车外,躺在草丛中痛苦地呻吟。他试着将女儿扶起,但女儿的痛苦呻吟就像刀子一样刺痛着他的心。无奈,和春泉爬到一个显眼的位置向着过往车辆求救。

和春泉看着一辆辆飞驰而过的汽车,心里万分焦急。就在他叫喊得声嘶力竭的时候,一辆小型自用面包车停了下来。一位体格健壮的中年汉子像箭一样向着和春泉父女冲过来。中年汉子二话没说,便背着受伤严重的和燕翔向公路奔去。这位中年汉子就是王新。

到了公路边,王新将面包车的后排座椅放下,让和燕翔平躺,并对和春泉说:“你扶着她,我马上送你们去医院。”

听了王新的话,站在旁边的男人对王新说:“你送他们去医院,我怎么办?”原来,这位中年男人是包了王新的车前往丽江坐飞机。

“救人要紧,我不能送你去丽江了,包车费我也不要了。我帮你找辆车去丽江。”王新说。

正在说话时,一辆小客车来了,王新将客人交付给客车驾驶员。随后,王新载着和春泉父女前往丽江市塔城乡医院。医生诊断后对王新说:“伤员腰部严重受伤,很可能骨折了,我们这里无法治疗,请到其它医院吧。”王新又驾着汽车赶往巨甸医院。巨甸医院的医生为和燕翔做了检查,并告知没有治疗条件,请到上一级医院治疗。王新跟和春泉商量后决定,前往维西县人民医院治疗。

“如果为了钱,我就不会救你们了”

从巨甸到维西县医院有90多公里路,王新驾车赶到维西县医院时,夜幕已经降临。和燕翔住进了医院,得到及时治疗。和春泉闻讯而来的家人无不为王新助人为乐的事迹感激涕零。大家商量着如何感谢救命恩人王新,决定给他1500元的酬金。

和春泉说:“给王新1500元,是因为王新为了救我们1000元的生意‘泡汤’了。另外,给他500元的车费。”

当和春泉将钱递到王新手里时,被他婉言谢绝了。王新说:“如果为了钱,我就不会救你们了。”一句实实在在的话如暖流盈满心头,让和春泉一家人热泪盈眶。和春泉对王新说:“我们打老庚吧!”“好!”王新高兴地回答。二人像亲兄弟一样紧紧相拥在一起。

从救人到辗转三个医院,行程260多公里,王新奔波了16个小时。当忙完这一切时,王新才感到浑身乏力。当晚,王新驾驶着汽车回到其宗村。深夜,王新睡得很甜、很香。

王新救人的事迹在永春河边、腊普河畔不胫而走。人们纷纷称赞王新无私无畏救人风格。面对人们的称赞,王新总是微笑着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见到别人有难就应该伸出温暖的手给予帮助。”

爱管闲事的“总理”

“王新是一个爱管闲事的‘总理’是一个大好人,他总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帮助别人度过难关当做自己最大的幸福。”其宗村村民扎西说。

王新“爱管闲事的总理”这一称号是这样得来的:王新是党小组长,是村里的“总理”,村里的大事小事都有他的份,哪家遇上难事,第一个走出来帮助的是他,出力出得最多的是他。

2011年的一天,塔城村大桥边,一辆飞奔的摩托车撞到桥头的石头上,驾驶员受了重伤,躺在地上不能动弹。就在紧急关头,王新迅速将驾驶员扶起,用简单的急救方法帮助伤员止血,然后背着伤员向塔城医院跑步前进。因得到及时救治,伤员很快脱离了危险。事后,这名伤员和王新成了好朋友。

2012年的一天,还是在塔城村大桥边,两辆摩托车相撞,驾驶员受伤严重。在危难关头还是王新在第一时间救助伤员,并将伤员送至医院,直到伤员脱离危险,才离开医院。

爱管“闲事”的王新人缘好、朋友多、亲戚也多。王新的事迹被登上了塔城镇善行义举“四德榜”,其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形象定格在人们心里。(香格里拉网记者 杨洪程)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