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无声如暖阳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3-04 09:45:01

——维西县执法局城管大队职工和冬善行二三事

“历史不一定记载下每个志善行者的名字,但一定会留下奉献者的足迹。我们付出的,不一定是钱财,但一定是爱心。”这是维西县执法局城管大队职工和冬在自己的微信上写下的一句话。这位崇尚善良、笃行善良的年轻人如暖阳温暖着受助对象的心,凝聚起善行的力量。

“爱应该是内心的自觉自愿”

和冬家住保和镇,家庭并不富裕,父亲是低保人员,母亲靠做小买卖营生。前年,和冬从部队退役后在维西县城管大队工作,每个月也就2700多元钱的薪水。无论在部队还是回到家乡工作,善行都伴随和冬的足迹。也许有人会这样问:“一个还不富裕的90后年轻人心中怎么就装满了大爱?”

对此,和冬在自己的微信里作了回答:“爱应该是内心的自觉自愿。众人拾柴火焰高,人人心中充满爱,幸福的鲜花就充满人间。”

我们把时间推移到2014年10月16日。那天上午8时,爱好户外活动的和冬只身一人背着行囊从维西县城出发前往中路乡新厂村。从维西县城保和镇后山到中路乡新厂村隔着一座大山,要行走3个多小时的山路,道路蜿蜒曲折。过去,这条路是中路、维登两个乡群众到维西县城的必由之路。中午,和冬翻过大山,抵达一块洼地,看见10多名傈僳族群众正在帮忙一户人家翻盖房屋。这户傈僳族群众的家庭情况让和冬很揪心:一间木板房,全部家舍加起来还不值5000元钱,家庭成员衣衫褴褛。

“我一看到别人日子难过心里就不好受。看到新厂村部分傈僳族群众生活还十分困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的念头在我心中油然而生。”和冬说,“但我深知,仅仅依靠我个人的力量是难以解决这些群众的困难的。”

办法总比困难多。和冬回到家后在自己的微博上将照片及帮扶倡议发到网上。令他惊喜的是,回帖的网友一天比一天多,一家叫做“微力量公益”的机构表示愿意帮助贫困群众渡过难关,要求和冬将受资助人员名单发给他们。这个信息让和冬喜出望外,他迅速跟新厂村委会取得联系,并通过网络将受资助名单发给“微力量公益。”还不到一个周,救助物资就运到了维西县城。11月8日,和冬自己出钱雇了一辆小型载重汽车赶往中路乡新厂村。新厂村总支书记和江诚将近千套服装发放给贫困群众。受资助的群众无不感激涕零。临离开新厂村时,和冬给和江诚留下一句话:“我做这事只求心灵的慰藉。”

夜深人静,和冬在他的微博上写道:“行善,能够让人们在助他的过程中感受真情,理解高尚,体会善良,从而收获付出后的快乐,助人后的欣慰,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坦然。慈善,正是这样一种力量,大到可以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风尚。 ”

善永远伴随着和冬的足迹。就在将资助物资送到新厂村的那一天,和冬又了解到这样一个情况:有的小学生因母亲出走而生活窘迫,不要说漂亮的衣服,就连像样的书包也没有。

和冬将孩子的照片和救助倡议发在网上,希望有更多的好心人伸出温暖的手。一个星期后,和冬又收到了一批救援物资。收到物资的第二天,和冬自己出钱雇了一辆小型载重汽车赶往中路完小。到学校后,和冬给92名贫困学生每人发放了一套衣服、一个书包、一个文具盒,并把受助对象的资料发给捐助方。

“我从孩子们的眼神里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向善的力量。爱心,不会因付出而丧失,反而在捐赠者心里,得到了倍加的增长,让付出者精神上更加富有;受赠者得到了钱物,同时感受到了爱的温暖。”夜深人静时,回到维西县城的和冬在微博上这样写道:“新学期开学,我还要到中路完小一趟,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帮孩子们,朋友,你愿意跟我同行吗?”

“善行能让精神无限增值”

在给网友发帖子时,和冬这样写道:“善行使我们这个社会充满阳光,善行能使精神无限增值。”和冬感受到了善行给人生带来的价值。

离羊年大年三十只有两天了,和冬和他的同事们忙碌在维护市场秩序的岗位上。就在这时,一位叫陆灿的彝族汉子来到维西县城管大队值班室对值班人员说:“前几天,你们有位年轻人给我们村的孤寡老人送来了大米、油和年货,太好了。到现在我们还不知道他的名字。我是代表我们村的孤寡老人来向这位好心人表示感谢的。”

记者经过多方了解才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2014年12月28日,和冬野营到犁地坪。当他步行到锅底塘村子边时,看到一间杈杈房,心想:“怎么还有人住在如此简陋的房子里?”和冬钻进去一看,大吃一惊:微弱的光线下,一位残疾老年妇女躺在一张木板床上,衣衫单薄,面容憔悴,实在可怜。和冬向她问候,老人不做声,不断用手比划着。

和冬经多方了解才知道这位老年妇女是一个孤寡老人,腿部残疾,听不懂汉语,也不会讲汉语,平日的生活靠亲戚照料。了解到情况后,和冬将自己带着的食品留下给老人,并决定长期资助这位可怜的老人家。

走进和冬的心路历程,记者心中不禁涌出这样一句话:“善行无声如暖阳。”(杨洪程)

责任编辑:鲍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