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警地”共建纪实 入冬后的迪庆高原天气异常寒冷,早晨的草原覆盖上了一层银白的冰霜。冒着严寒,从远处走来一群身穿绿色军装的武警战士,今天他们要和社区的党员一起到奶子河源头清理垃圾。大家有的疏理河道、有的收集垃圾,通过半天劳动,奶子河恢复了原来清澈见底的风貌。组织当天活动的是武警迪庆森林大队副政治委员和金华,他还有个身份是我州“军警地”共建活动派驻建塘镇北郊社区的党组副书记。和金华说,“军警地”共建增进了军民感情,一方面帮助驻地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对官兵自身也是一种很好的政治思想教育。 据了解,2014年以来,我州为加强基层服务党组织建设,探索了“军警地”共建这一党建活动新方式。按照驻地相邻、工作相近、有基础优先原则,全州共选派16名党性强、作风正、素质高的驻迪部队和武警部队党员官兵到16个村(社区)任党组副书记。通过发挥选派官兵的桥梁纽带作用,努力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联动、军警地共赢”的大党建格局,从而提升我州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 建塘镇北门社区是独克宗古城“1·11”火灾受灾最严重的社区,做好灾后恢复重建是当地基层党组织的首要工作。朱明和是武警8753部队选派北门社区的党组副书记。社区群众牛秀英告诉记者,火灾后部队向社区提供了大量帮助,除了第一时间参与救火,还出动人力、机械帮助清理废墟和安置受灾群众,夜间则负责执勤,保证社区安全。 据北门社区党总支书记赵桂花介绍,火灾后由于经济损失严重,群众的思想负担很重,如何做好群众思想稳定工作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责任。朱明和发挥了部队在政治思想工作方面的优势,建议从党员家庭做工作,再通过社区党员带动普通群众树立信心。通过走访慰问,社区党组织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灾民家中,让大家明白国家的政策,鼓励大家树立重建家园的信心,使灾后恢复重建得以顺利推进。 建塘镇尼史村是香格里拉县城郊一个藏族聚居的村子,当地群众的主要经济收入是种植青稞、马铃薯等农作物。2014年春夏两季天气干旱,农作物面临绝收的威胁。武警迪庆支队选派当地的党组副书记胡海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方面他和党组其他成员一起发动群众寻找水源,开展抗旱工作;另一方面通过联系协调,部队用车辆从其他地方拉水帮助村民浇地灌溉,终于渡过了难关。收获的季节,部队又出动官兵帮助村民收获农作物,群众用歌舞方式感谢部队,大家一起庆祝来之不易的丰收喜悦。 此外,选派各社区的副书记还为基层党员上党课,并向地方赠送了一批理论书籍。宣讲党的十八大相关知识、国家惠农政策、国防知识、消防安全知识教育等,帮助基层党员提高了业务素质。各部队还组织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慰问社区困难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医疗、环境、卫生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得到了驻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截至目前,全州已有30多个地方党支部、党小组与驻地部队和武警结成党建共建对子,发放捐资助学、扶贫慰问等资金30多万元,开展军地互访座谈20余次,义务军训3000多人次,文艺慰问演出达10余场。 据州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州将继续整合地方和部队的党建资源,进一步丰富基层党组织解决问题手段,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能力,形成互联、互学、互帮的共赢局面,为迪庆建设平安藏区、和谐藏区筑牢坚实的基层党建基础。(杨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