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述评 引领大国经济,需要坚毅的战略定力与驾驭全局的智慧。 实现大国梦想,需要坚定的民族自信与坚持不懈的奋斗。 2014年,中国经济必将刻下鲜明的历史印记——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新常态,面对风险挑战从容镇定,创新宏观调控精准发力,全面深化改革有序展开,全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新常态,见证中国经济新成就、新亮点、新变化。 新常态,彰显中国经济新趋势、新高度、新作为。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经济正迎接新机遇,迈上新征程,走向新时代。 迎接新常态,实现新跨越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坚定沉着,统筹施策,引领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质量更好,结构更优 7.4%,7.5%,7.3%……合理区间,起伏甚微,态势良好,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全年经济走势大局已定。 数字背后蕴深意。从定向调控到结构优化,从创新驱动到内需发力,2014年中国经济稳步前行,亮点频现,呈现出一系列新变化新态势,开创出新气象新格局。 2014,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纵观全球,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势头并不明朗,世界贸易投资格局变化不定,债务风险没有完全得到解决,区域动荡给世界经济增加诸多变数。 审视国内,产能过剩、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加大……旧矛盾与新问题交织,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 一季度中国经济遭遇“倒春寒”:增速跌入6个季度的谷底,实体经济成本高企,房地产交易量价齐跌,“三驾马车”拉动乏力…… 一时间,各种议论不绝于耳——出台强刺激政策还是加快人民币升值?放缓改革步伐还是推迟转型升级目标?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4月25日,春意渐浓。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要坚持现有政策基调——会议向海内外传递出坚定的信心。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审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保持战略定力,对我国经济正在进入新常态的判断由酝酿逐步趋于成熟。 10多天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及新常态:“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7月底,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申,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 这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判断,这是沉着冷静的深刻洞察。 新常态意味着新考量—— 世界银行的统计显示,二战后连续25年以上保持7%以上高增长的经济体只有13个。 改革开放30多年间,我国以年均近10%的速度持续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体可以永远保持每年10%的增长速度,即便是中国。”美国《时代》周刊说。 新常态蕴藏着新跨越—— 长期以来,作为拉动经济的“火车头”,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但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潜力亟待释放。 新常态催生着新动力—— 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用深化改革的办法破解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通过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审时度势,谋定后动。 7月29日,盛夏时节。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研究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 这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客观阐释——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这是新常态下经济工作的战略取向——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准确把握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结合点。 迎接新常态,适应新常态,从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到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从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到积极稳定对外贸易,从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到增加民生保障有效供给,一系列新思路新决策,为中国经济注入源源不断新动力。 走过春华,迎来秋实。盘点一年来中国经济走势,新常态下不断涌现新亮点,夯实了人们对中国经济航船平稳前行的信心。 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5%,超过投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46.7%,继续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分别为12.3%和11.1%,明显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6%…… 12月5日,岁末之时。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15年经济工作。 会议强调,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为明年和今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动力充沛,发展前景光明。”——这是中国以自身实践对世界作出的自信宣示。 顺应新常态,重塑新动力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创新调控方式,精准发力,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中国经济战略转型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顶住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中国经济才能走得更好更远。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沉着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敏锐抢抓先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推进经济战略转型。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展示了党中央对新常态下中国前景的底气和信心。 这信心,来自改革的全面深化;这信心,来自调控的定向精准;这信心,来自开放的崭新格局。 “现在,中国经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激动人心的变化。”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 年终将至,在中国经济即将以平稳增长、提质增效收官之时,人们不难发现,宏观调控方式创新,转型升级红线鲜明、贯彻始终,结构调整从容有序、步伐坚定,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精彩纷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15日在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指出,注重实施定向调控,在调控上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有针对性地实施“喷灌”“滴灌”。 把宏观调控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与深化改革相辅相成,更加重视预调微调、精准发力,更加注重补短板、强实体,这是今年宏观调控的一个鲜明特点。 当前形势下,投资仍然是稳增长的“定海神针”。但新常态下,这根“定海神针”怎么投、投向哪里,却大有讲究。 中央把着力点投向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短板行业,包括加快大气污染防治、中西部铁路建设、加强健康养老服务等。 11月18日,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工程、健康养老服务、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粮食水利、交通、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工程等“七个重大工程包”第一次向公众披露,投资“组合拳”已呈现推动结构调整的新特征。 激活消费,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消费偏好会由制造业产品向服务业产品转变。 顺势而为,往往事半功倍。 今年以来,中央确定重点支持六大领域消费:扩大信息消费,促进绿色消费,稳定住房消费,升级旅游休闲消费,提升教育文体消费,鼓励养老健康家政消费。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增强企业的发展能力,才能强化中国经济的肌体。党中央、国务院持续采取行动,不断强化实体经济。 简政放权持续推进,分7批取消下放了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国家统计局对4400家企业的调查显示,43.1%的企业感受到简政放权影响,其中81.6%的企业表示满意。 为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上半年国家连续两次定向降准,大力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11月21日又果断出手实施非对称降息,直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与此同时,中央决定实施普遍性降费,进一步为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减负添力。4项具体减费举措,预计每年将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400多亿元。 外贸出口对我国就业和经济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面对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央审时度势,为稳定外贸进出口持续发力。 今年5月,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16条意见发布,各地纷纷出台配套措施。《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出台,明确稳定资源性产品进口,合理增加一般消费品进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进口。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 在持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的同时,中央着眼未来,精心谋划,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布局谋篇。 谋篇要抓住发展的关键。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央高瞻远瞩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习近平总书记今年6月的讲话,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 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审议《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每年涉及上千亿元资金的近百项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大蛋糕”将优化整合。 谋篇要紧扣协同的要领。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央作出的又一重大国家战略。中央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以来,三省市和有关部门积极落实中央要求,协同发展取得了阶段性重要进展,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协同发展三个重点领域取得率先突破。 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到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再到深化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我国区域发展加快推进。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以海路重点口岸为重点,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的增长极正在逐步成型。 谋篇要有世界眼光。新常态下,中国更需要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新常态下,中国和世界尤须携起手来,共迎挑战,共同发展。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构建起新常态下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 “中国愿意同各国一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为亚太互联互通、发展繁荣作出新贡献。”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庄严宣示。 “一带一路”海陆并举,南北呼应,是中国向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一经提出,产生强烈共鸣和热烈反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这“一带一路”,就是要再为中国这只大鹏插上两只腾飞的翅膀,建设好了,大鹏就可以飞行得更高、更远。 从加强金砖国家合作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从打造中非合作升级版到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这一宏大战略将为“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打下扎实的基础。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处理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之间的关系,一系列兼顾当前和长远的政策措施的实施,引领着中国经济巨轮驶向民族复兴的彼岸。 把握新常态,赢得新希望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总目标,从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领域入手,努力形成改革和法治的两翼齐飞 新常态绝非一马平川。 经济进入调整期,从粗放发展转向科学发展;改革进入攻坚期,各利益相关方加速博弈、角力加剧;社会进入转型期,各种矛盾叠加凸显……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各种矛盾和重重挑战,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新常态也伴随着新矛盾新问题,一些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11月9日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重大问题为导向,对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进行了总体部署,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适应新常态,下好改革这盘棋,需要谋好篇、布好局。 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成立了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等6个专项小组,根据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开展工作。 时隔1个多月,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以336项重要改革举措为重点,领导小组制定了2014年工作要点,排出今年要完成的80条重要改革任务予以重点督办。 近一年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召开7次会议,从建章立制完善工作架构,到深入细致调查研究,再到研究部署重大改革事项,一步步精心谋篇布局,为全面深化改革引领航程。 适应新常态,下好改革这盘棋,需要出好招、落对子。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如何推进财税体制更好地发挥调节分配、优化配置资源等功能,成为经济转型特别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大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6月一个月内分别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并审议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决定从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深化税收制度改革、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等方面重点推进改革。 事实上,从民营资本打破垄断进军银行业,到国企改革打破僵局启动试点,从财税体制改革方案出台,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一系列以往想改不能改、想动未动的重大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强力推进下,今年得以轮番出台。 这些改革的密集推出,为应对中国经济新常态,为中国发展积蓄内力、强筋壮骨奠定基础。 “出口退税审批缩减后,退税速度提高了,现在不到10天就能拿到钱,公司至少每年节约100万元的利息支出。”广东中山食品水产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洪荣告诉记者。 在一系列改革的推进下,今年以来,全国创业浪潮喷涌而起,新登记企业呈现井喷式增长。上半年全国新登记企业168万户,同比增长近六成。其中新登记私营企业158万户,从业人员达1009万人,同比增长43%。 “我们正在推行的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对社会生产力的解放,也是对社会活力的解放,必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传递出进一步推进改革的决心。 新常态要有新应对。今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改革、反腐、法治统筹布局,成功开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航程。 10月23日,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被外界舆论解读为中国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之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作出总体部署、采取切实措施、迈出坚实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就决定起草情况作说明时指出。 “法无禁止皆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高桥综合服务大厅内的这块招牌格外醒目。 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是进一步推进改革的坚强保障,更是中国这艘经济巨轮驶入新常态后的必然应对。 “过去拿到证照至少要20多天,而现在只要备案,不用审批,半小时就能搞定。”拓佳丰圣(上海)科贸有限公司代理人钱圣荣说。 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密不可分的两个过程,法治与改革,共同发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 人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必将推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在实现中国梦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