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自古以来,社会的和谐总是以家庭的和谐为基础的,没有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和谐,也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家庭这一社会“细胞”和谐了,整个社会才会和谐。 在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建塘镇,有一位老人,其家庭之和睦,在邻里有口皆碑。这就是杨善徵家,杨善徵爷爷被邻里百姓亲切的称为“杨阿老”。杨家祖籍为山西人,清雍正年间来到香格里拉。目前杨家四代同堂,全家上下和乐融融,在和睦的家庭里过着幸福的生活。 杨善徵有4个儿子、1个姑娘,加上孙子和孙女、重孙等,整个家族共有21人,杨善徵本家就有10个人。 初冬的早上,阳光照进杨家的院子里,盆栽花草被照得异常清亮,几本书放在院子里的桌子上,还有一堆报刊放在桌上,上面放有一个放大镜,这是杨阿老读书看报时用的。杨善徵爷爷看上去不像是90岁的老人,很精神地坐在沙发上,见客人进来,阿老笑着让我们坐下。杨云萍是杨善徵爷爷的孙女,她抱着自己还未满岁的孩子,轻轻走到杨善徵爷爷面前,说明了我们的来意,杨阿老听完后,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跟我们谈起他的治家之道。 家庭和睦是每个人的理想,但总会有一些事情让很多家庭不能如愿以偿,杨家究竟为什么能一直和睦,避免任何伤害家庭感情的事情呢?这得归功于杨善徵的治家之道,到目前为止,杨家上下都听从杨善徵爷爷的安排。杨善徵阿老说:“一点口角都没有,在现实生活里是做不到的,但那种有害家庭感情,相对严重的家庭纠纷,我们家一直没发生过,也就是说,我们家从来没有吵过大架,家庭生活一直和乐融融”。现实生活不是童话,总会遇见不尽人意的事情,有时候,因为冲动,总要把吵架当成家常便饭,这是少数家庭的不幸。杨家在杨善徵阿老饶有底蕴的治家之道中,一直保持和睦,背后一定有其特殊的家庭伦理文化。 杨阿老喝下一口酥油茶,平静地说:“传统的家庭伦理文化是支撑我们家庭和睦的根基,比如以《孝经》为代表的很多传统家庭伦理经典,有很多值得我们吸取的地方,如果要把这种文化植根到一个家庭具体的生活细节,就得从小抓起,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让孩子们从小就体会认识到传统家庭美德,慢慢形成自己骨子里的东西,之后,就能随性应用到具体的生活琐事了”。杨阿老说,光凭这些还不够,他们家的具体家规也比较严,主要讲“家庭孝道”、“不分高低”、“不分里外”等相处原则。如果遇到矛盾,杨阿老会在矛盾萌芽时就给压灭掉。杨阿老说:“没有什么矛盾值得我们伤害家庭感情,如果家庭成员之间彼此懂得尊重、谦让、包容。做到教育在前、家规在前的话,很多家庭矛盾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杨阿老说:“我会鼓励家庭成员,多看书写字,多学习传统文化”,通过这种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家庭成员养性怡情,培养温和、谦逊的品质。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也是一个社会的最小单元,只有注重单个人的品行修养和道德教育,才能有和睦、温馨的家庭和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