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入到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也就针对前一环节查摆出的问题,到了要实实在在地为广大人民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维西县委决定在学习中央、省和州有关政策、精神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全县“四大产业”开展深入的讨论,对全县今后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起到提高认识,相互交流,开阔思路,统一思想,认准路子的作用。 促进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各级党委政府肩负的重任。对于云南省来说,社会经济发展的理想境界是: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环境优美。州委、州政府提出:“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四州战略。这对于维西县发展有着重要、现实而深远的意义。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从各方面共同努力,笔者认为,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一条必经的途径,也是一个促进全县社会经济加快发展的有效载体。 一、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是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着力点 近期,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发出《关于做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下大力气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认真梳理听取意见中群众反映的问题,区分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对目前能够解决的马上办,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限期办,暂不具备条件解决的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满意,赢得群众理解和支持。着眼利民便民,从小事改起,从解决群众饮水、行路、用电、环境卫生、物业管理、老旧小区设施维修等具体困难做起,特别要关爱农村贫困人口、城市贫困居民、残疾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众和特殊人群,带着感情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以“啃硬骨头”的担当精神为群众解难事。《通知》中列举的很多问题,正是新农村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的着力点。 二、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是有效增加投资,坚持可持续发展有效途径 新农村建设不能只简单看作是农村水电路房环境治理等公益事业建设,也不能理解为只有资金投入,没有或很少有经济回报。从投资的角度说,向广大农村地区投资,是拉动整个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有效的、新的投资方向。我国较长时期以来,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投资拉动,近年来结构性的矛盾,投资方向的选择成为优化经济结构,持续增加投资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的提出,使固定资产投资找到了新的正确的方向。2008年的汶川地震后,全国实施的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成为有力、有效的投资方向。前不久发生的鲁甸地震,震级不高,但对农村、农民的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巨大。新一轮加大对农村以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将会成为现实。在全国范围内经济结构调整,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固定资金投资方向受到质疑、投资规模受到局限的时候,投资向“三农”倾斜,确实能够起到增加投资,维持可持续发展的效果。在增加新农村建设投资中,应注意把各方面项目有机整合,要纳入固定资产投资统规之中,以便在统计指标中体现出来。 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充分发挥各级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和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参与,鼓励社会各类组织、企业和社会各方人士支持新农村建设,广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新农村建设的投资应坚持科学规划,量力而行,持续稳定地投入,坚决防止盲目投入。 三、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四大产业”发展的有力基础和支撑 大型水电项目建设带来的库区移民问题,往往是比较头痛的事,但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契机。换个角度说,新农村建设工作抓得好,也能从各方面对项目建设给予有力支持。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交通条件和村容村貌不断改善,对于招商引资和乡村旅游发展将能提供更好的环境。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产业工人,目前直接的来源就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利用各种渠道和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劳务技能,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产业的发展,还需要越来越多的农副产品的供应。在新农村建设中,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更多更好的特色优质绿色农副产品,同样是对四大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四、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巩固民族团结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这是国家发展战略在实质内容、时空布局、思维理论几个方面的深化。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对新农村建设创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数字上看,全县十个乡镇有79个村委会,只有3个居委会。2013年全县农业人口比重接近87%,城乡统筹发展任务艰巨。要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决策落到实处,应根据全县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重点增加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要包括:加强农村道路、水利、通讯、电力、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社会安全体系建设。对于非公共产品,如农村房屋等,要用经济、政策手段,发挥市场调节的决定性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增加供给。同时,还应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在发展农村经济同时,不断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就业环境,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困扰,为城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 五、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文化历史传承、为子孙万代造福的要求 维西农村与全省许多地方一样,农村幅员广大、民族种类多、文化差异大,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文化渊源,都有自己的历史遗产,都有自己丰富的精神内涵,其中都蕴含着许多科学的、艺术的和历史的信息,是祖先留下的不可估量的财富、不可再生的资源。维西还有极为珍贵自然生态环境,独特而不可复制。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到村庄地形地势,民居的特色、布局,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公共设施的配套等因素,因地制宜使人与自然环境得到和谐共存。新农村建设在村容村貌整治中应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立足现有基础进行房屋和设施改造,在有效保护地方特色基础上建设美丽乡村,还要十分重视公共环境卫生设施的配套建设,为乡风文明的形成打下良好基础。坚决防止求新求洋,搞得村不像村,城不像城,既不美观,又不实用,不伦不类。在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十分注意保护和节约耕地,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为自己、也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良好环境。 六、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是检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试金石,是体现执政能力的重要阵地 推进新农村建设,还特别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必须注重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应培养造就一支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强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应当选择年龄适合、有文化、社会责任感强的村级后备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提高他们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有意识地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执政意识、执政能力以及带头创业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应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出农村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对农村党员,应加强培训、加强管理,在政治上提高待遇,在发挥带头作用上加压力,在生活上严要求,在言行一致上多让群众监督,进一步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要学习各地好的经验做法,深入开展农村“农村党员形象公开公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支部和农户结对帮扶”等活动。应十分注重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搞好村务、财务和党务“三公开”,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应注重“村规民约”等制度办法的建设。在各类项目立项、实施中,要通过村民的民主决策,变“要你做”、“帮你做”为“我要做”,充分发挥发挥出广大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参与的积极性,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人。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三农”工作的方方面面,还涉及到整个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我们要按“规划科学、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管理民主、生活舒适” 的要求,把新农村建设与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统筹协调、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同时要由点到面,由表及里,从一点一滴做起,一个项目地积累,才能不断突破,不断进展,最终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的新路子。(胡海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