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更生 重建家园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9-03 09:09:25

——“8·28”“8·31”地震一周年恢复重建纪实(三) 

       石显尧

  一滴水,映照太阳的光辉;一场伟大的抗震救灾,见证灾区人民的坚强。

  8·28”“8·31”地震发生后,灾区群众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和恢复生产的持久战中。

  在“8·28”地震发生后,巴拉格宗景区公路、通信中断,情况不明,一边是政府组织的救援队伍及机械投入,另一边则是企业自己组织员工开展自救,经过9个小时救援抢通和被困人员自救,总长17公里、连接巴拉格宗景区到国道214线的通道打通,顺利转移421名受困人员,正是这一成功的救援,才在随后发生的“8·31”地震中景区没有造成任何群众伤亡。

  如今,一年过去了,地震中遭受重创的巴拉格宗景区,各项运营正在逐步恢复正常。

  据景区管理中心副主任格桑七林介绍,目前,巴拉格宗景区各项基础设施、旅游路线都已基本恢复正常,每日接待游客300400人次,景区从恢复营运至今接待游客已经超过3万人次,预计今年年底将全面恢复正常运营。

  房屋倒了,不坐等补助政策出台、补助资金下发,先垫上自己的钱、自己动手将新房建起来;路断了、沟阻了,群众自发组织开展疏通;家没了、财产损失了,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不坐等政府的救济……这样的例子,在灾区有很多很多。

  “地震是天灾,但灾难发生后,党委政府给了我们巨大的支持,共产党好啊!”德钦县奔子栏镇争古村民小组受灾群众格茸翁吉说。

  地震中,香格里拉县尼西乡幸福村上桥头村民小组受灾严重,全村受灾群众得到安全转移安置。地震后一个月,在安置点帐篷里又能看到飞舞的木屑花。村民丹珍取扎已经在过渡安置房内开始了中断一个多月的木碗加工。为积极开展生产自救,丹珍取扎一家把生产机器搬进了过渡安置生活的帐篷里。像丹珍取扎家一样村里做木碗加工手艺的人家基本恢复木碗加工。

  为支持和推动恢复重建,我州还出台了灾区金融贴息贷款政策,截至目前,香格里拉、德钦两县共发放民房恢复重建贴息贷款10488万元,有效推动了灾区恢复重建,特别为受灾群众的民房拆除重建工作奠定了的坚实基础。

  在奔子栏镇的撒玛村地震一年后的今天,曾经满目疮痍、伤痕累累的地震灾区,经过干部群众的奋力建设,一幢幢崭新的住房拔地而起,灾区群众正在开启新的生活。阿秋老人家的房屋在地震中受到严重损坏,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重建了新房,在今年6月份,阿秋一家10口人搬进了新房子,并为小女儿举办了婚礼。谈起现在的新房和未来的生活,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尼西乡幸福村崩顶村民小组,记者看到分散在山坡上的村寨,到处新房林立,有的已经完工,有的正在刷白。

  刚搬进新房不久的拉茸定主说,他家地震后新修的新房一共花了20多万元钱,要是在以前,用这样短的时间,花这样多的钱,盖这样好的新房,就连想也不敢想,但现在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一切都实现了。在欢声笑语中,他还说:“虽然这次盖新房一共花了20多万元钱,但是压力不算很大。政府给了5万元的拆除重建补助金,从信用社申请到了6万元的贴息贷款,再加上地震后一家8口人,每人还领到了过渡安置期一共4000多元的生活补助、烤火补贴,以及搭建过渡安置期简易房的3000元补助金,再加上以前有的一点积蓄,就把房子盖好了。”他心里还盘算着,这个松茸季节过后再为新房里添置一些新的家电和家具。

  如今在重灾区,奔子栏村的葡萄熟了,群众或采摘上市,或酿酒发酵,不少今年种植的油橄榄树也长势正好;尼西乡幸福村的玉米长势也不错,今年的松茸产量和价格也还不错,上桥头的木碗已经走出了国门。

责任编辑:赵德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