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来的华丽转身——德钦县拖顶乡角钢撑杆吊线种植白芸豆见闻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7-09 08:54:39

  近日,记者到德钦县拖顶乡采访时,经该乡龙云英副乡长热情介绍引见,看似30岁出头,名叫卓玛的拖顶村委会女支书高兴地向记者介绍起了该村后山几个村民小组,通过政府引导扶持,利用3米角钢(替代原始的竹、木杆)撑杆来吊线引蔓种植白芸豆,既让山区百姓增收,又达到环保护林好效果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地处金沙江峡谷沿岸的拖顶乡四周能见度非常低。别说远看山水自然景色,连汹涌澎湃的金沙江也只能见到数百米。加上拖顶乡大部分村组分布于二半山区,要想翻山越岭到山区村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可是,对于副乡长龙云英和拖顶村村支书卓玛两位年轻基层女干部来说,这点难处在她们眼里不算个事。她们特意帮备了两把雨伞,说是天气不好,山路弯急难行,坡陡险要,轿车上不去,专门安排一辆四驱动越野车,带我们去离乡政府比较近的后山一村民小组看看。

  经过近1个小时,车行至稍平较宽的路段停下,卓玛支书用手简单梳理一下被早雨淋乱的头发后说到:“虽说再上去的几个村组种植的白芸豆和中药材比较多,但今天我们是上不去了,要是碰到山路塌方更危险,就到前面被雾罩着的那几户人家去看看吧。”说着,带我们爬到了腊卡村民小组。

  只见在一块块斜坡地上,到处插满了3米长的铁角钢,相互间拉满了铁丝,从远处看去,一片片坡地像似布上了从天而降的银网。这就是撑杆吊线引蔓种植白芸豆地块了。

  女支书卓玛介绍说:“通过采用这种方法种植后,不但使白芸豆的产量提高了,更主要的是周边的山林不再被毁坏了。按照传统种植方法,每亩白芸豆需插上1000多根两米多长的(竹、木)杆引蔓,全村按传统模式种植1000亩白芸豆推算,需要10多万根竹、木杆,并且每年都得增补,破坏速度是惊人的。”

  听到我们的谈话声,一位村民迎出家门走到地头,主动向我们介绍起了他们家的收入情况。“我的名字叫罗邓,这几块坡地是我们家的,我在乡政府上班,今天周末回来帮媳妇做点农活。对了,你们是专门来看白芸豆撑杆吊线种植模式的吧,嗨!没说的,这办法好,真的太好了!”他指着翠绿的白芸豆说:“你们看,采用这种方式后,不像以前用木杆,有时候插不稳被豆腾拉倒、或根腐自倒。铁杆就不一样了,不用担心豆杆倾倒,不但白芸豆产量增加了,还可以持续利用几十年。这不,现在家家都增收了,别说冰箱、电视家家有,户户都还买起了摩托车,有的农户还买上了两三辆。我家媳妇1个人在家里种了3亩多白芸豆也能收入2万多元钱,产量比以前翻了倍。一到收获季节,丽江、大理等客商上门到家里收购,而且价格也在每公斤11元以上,我媳妇的收入比我高!”

  罗邓接着说,“我在乡里上班,比较清楚现在政府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乡里分工,我负责做好我们几个村组的护林防火工作。说实话,近年来,森林火灾倒没发生,平时的防火宣传工作也好做。可以前,砍小树木做豆杆,破坏了森林。如果我们村继续按照传统方式种植白芸豆,别说村民的收入上不去,就说毁坏森林、破坏生态一项,我们都会成为千古罪人的。”

  副乡长龙云英和村支书卓玛介绍说,目前,各级党委政府鼓励山区村民尽量培育种植中药材。为了调动村民们的积极性,乡里还就中药材培育种植方面研究出台了多种相应措施,仅在药材种苗一项上,在做好帮助协调引种工作的同时,还给予了50%的种苗补贴。至目前,大部分农户学会了培育种植重楼、金铁锁(俗称独定子)等中药材,将来,这些山坡地逐步成为相应规模的中药材基地了。据规划,用竹、木杆引蔓种植白芸豆的传统模式将会成为历史。(和茂文

责任编辑:赵德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