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西县城市面山生态建设和保护纪实 1923年,美国生物学家洛克远渡重洋,沿着茶马古道来到维西县城,拍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青山环绕、碧水长流、恬静而古朴的维西县城。 穿越百年时空,感应时代脉搏,维西县城向着建设“三江”腹地生态宜居城的目标迈进,焕发出新时代的绿色荣光:青山环绕,碧水长流,气候适宜,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站在县城高处举目眺望,奔来眼底的是一座以绿色为基调的生态宜居城,青松苍翠欲滴,小鸟自由飞翔,杜鹃烂漫盛开,置身其中,令人流连忘返。 维西县城西山有一家生态山庄,山庄以主人的名字命名,叫老福山庄。老福干了近40年的生产队护林员,亲眼见证了保和镇后山从剃光了头到披上绿装的变迁。老福说,上世纪70年代开始,维西县的财政是“木头财政”,群众生产生活消耗的是森林资源,大量树木被砍伐作为商品外销,树子生长的速度赶不上砍伐的速度,森林一天天减少,到了90年代,保和镇后山的树桩也被刨光了,大片迹地呈现在人们眼前,树子没有了,鸟儿不叫了,面山失去了迷人的生命色彩。 记者从抽屉里翻出一张尘封多年的老照片,画面显示:维西县干部职工参加二道河泥石流灾害抢险救灾。那一幕发生在1990年8月1日下午6时,二道河泥石流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冲毁保和镇、永春乡56户人家、灌溉渠4条、桥梁4座、农田82亩,县木材公司、水泥厂等企事业单位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多万元。 上世纪80、90年代,二道河泥石流几乎每年发生。灾难缘何发生?后山剃光了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被剃光头的岂止后山,县城四周满山的森林几乎被砍伐殆尽。 “人养树,树养人。”老福说,“保护绿水青山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戕害生态环境就是戕害我们自己。” 失去往日光华的面山让人心痛,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使群众财产遭受严重损失。心中揣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愿望的维西各族群众,期待着城市面山重现青山绿水,奏响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的和美音符。 顺应时代前进潮流,反映群众愿望,维西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认真贯彻“生态立县、文化兴县、产业强县、和谐安县”发展战略,围绕“绿化美化城市周边环境,打造三江腹地最宜人居环境”的要求,勾画维西县城最宜人居城市的美好蓝图,建立长效机制,加大工作力度,植树造林,绿化迹地,美化城市,让城市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美,空气更清新,景色更迷人。 30年磨一剑,重塑三江腹地宜居城。维西各族干部群众向着既定目标合力同心,攻坚克难,投身城市面山生态建设及保护行动。县委、县政府把县城周边面山全部纳入公益林管护补偿。林业部门抓住国家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机遇,通过多方争取,细致工作,面山林地全部纳入国家级、省级公益林补偿范围,林权所有者得到了应有补偿,管护经费有了稳定的渠道。并把保护城市面山生态环境纳入地方性法规,强化保护,严格土砂石场审批,加强联合执法,持续开展土砂石专项整治,全面清查和依法严厉打击私挖滥采和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等违法违规行为,投入大量资金,采取工程治理与生物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头道河和二道河治理力度。 斧锯下山,锄头上山,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但群众的“锅下愁”问题怎么解决? “靠替代能源解决。”维西县林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缺乏替代能源,只能依靠树木。现在有了电、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谁还会费力费时砍柴火呢?” 保和镇龙爪箐村民小组傈僳族农民付云强家的厨房变迁诠释了维西县林业局负责人的话。停止天然林砍伐后,付云强家用上了电饭煲、电冰箱和沼气灶、电磁炉,告别了使用木柴那种烟熏火燎的日子。“以前,我家每年光是投入砍柴火的劳动力就达80多个工日,现在,我家不用砍柴火了,节约的劳动时间用于种植无公害蔬菜。” 现在,维西县城居民家吞噬木柴的“老虎灶”日益减少了,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30年造林,成果丰硕。维西县城2万多亩迹地披上了绿装,面山绿化率达到96%。城市面山在建设者辛勤的汗水中弹奏出和谐美丽的音符,彰显世界级品牌三江并流腹地靓丽的色彩,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精神焕发出新时代的灿烂光芒! 念好生态经,做好增收文。有了绿水青山,维西县城四周生态农庄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今年1至6月,白帕塘生态鱼庄营业额达11万元,创下历史新高。过去,砍柴卖、烧炭卖是白帕塘村民小组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如今,这里的群众改弦更张,开办生态农庄,养生态鱼、生态鸡,走上了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据统计,到目前,维西县城四周拥有生态农庄26家,生态养鱼场22家,生态养鸡场12家,生态养猪场9家。 到维西投资房地产的金玉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认为:“维西县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这里生态良好、气候宜人,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丰富多彩,具有打造三江腹地宜居城的良好基础。” 在创业者的艰辛汗水里,维西新城嘎萨街拔地而起,为建设三江腹地宜居城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2011年以来,县外的4家房地产开发商入驻维西开发房地产,上海滩国际花园、傈水融城等4个商品房开发项目紧锣密鼓推进。 “我在维西县城工作生活了24年,有了儿子孙子,一家人都生活在维西县城。这里气候好、生态环境好,没有工业污染,很适宜居住。我在嘎萨街买了商铺和住房,打算长期在维西县城居住。”四川籍老李从青丝到白发,从一个泥水工到小老板,他的人生在维西演绎出精彩。 外地客商纷纷爱上了三江腹地生态宜居城,并在这里圆了安居乐业梦。维西县城人气越来越旺,人口从解放初期的200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近4万人。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维西县环境保护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诚如斯言,乘着建设生态文明的东风,感应着时代前进的脉搏,围绕把维西建设成为绿色家园、和谐家园、幸福家园的目标,维西县委、县政府把建设三江并流腹地生态宜居城摆在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各族干部群众把党委、政府的意志转化为自觉行动,以更加昂扬的状态和只争朝夕的精神,投身城市面山绿化建设,世人向往的“道路林荫化、山水森林化、城市园林化、庭院花园化”的美丽城市将把三江并流腹地点缀得更加美丽迷人!(杨洪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