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上午,在以“为民务实清廉,当好藏区群众路线践行者”为主题的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先进典型事迹巡回报告会上,尼玛拉木讲述她邮政工作中的感人事迹。 (石显尧 摄) 我是德钦县云岭乡邮政所的邮投递员尼玛拉木,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云岭邮政所,讲一讲邮投递员的工作。 1999年,云岭乡邮政所决定招收一名乡邮投递员。岗位只有一个,但报考人员却有很多,那时我23岁,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报考。所幸的是,我凭借当时少有的中专学历以及勤奋踏实、吃苦耐劳的表现通过考核,成为一名光荣的乡邮投递员。 云岭乡面积有960平方公里,刚好是全国面积的一万分之一,人口只有5700多人,但邮路总长达350公里。线路有三条:一条是顺着澜沧江顺流而上,穿过九曲十八弯的月亮湾峡谷,一直到41.5公里外的斯农村和明永村,这条路来回需要行走3至4天;第二条是从月亮湾峡谷入口直上翻越雪山,经过4500米雪线,送到雨崩村,行程3天;第三条路线是从海拔2400米的云岭乡政府所在地,向上走10公里山路,爬到4000米海拔的红坡村,平行投递2个村庄后,沿着羊肠小道直插只有1900米海拔的澜沧江河谷行走,顺着河谷走到13公里处,过溜索到对岸的3个村子。这条路是三条邮路中最近的,可是行程也要2天,来回行走30多公里。 云岭乡的邮路位于白马雪山和梅里雪山峡谷地带,气候复杂多变,一会儿是海拔4000米接近雪线的地方,寒冷难耐;一会儿下到海拔只有1900米的澜沧江河谷地带,要忍受30度以上的高温。由于气候反差大,经过酷热的峡谷时,热得浑身被汗湿透,而不久又要上到背阴的雪山,气温骤然下降,汗还没干,湿漉漉的衣服贴在身上冰冷刺骨。 投递的路上不仅有雪山深谷,还要滑溜索渡过水流湍急的澜沧江,过溜索不仅要冒着生命的危险,更让人承受着心惊胆战的心理压力。 开始时,我在心里打了很多次退堂鼓,可每当想到这份工作承载的使命,想到作为传情送信的使者,我怎能轻易放弃,我咬咬牙背着邮件上路了。 在这段艰难的时期,老所长桑称不仅耐心指导我工作,还给了很多的鼓励和关怀。 第一次上邮路,就是老所长亲自带的,二十年的乡邮投递经历,使他知道邮路的艰苦和危险,最理解投递邮件的责任和老百姓的需要,他反反复复地告诉我,邮件就是生命,乡亲们时时都在盼着那封信呢!邮路很危险,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对待困难不要气馁,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本领。一路上他不断告诉我走山路要注意落石,注意脚下的悬崖。第一次过溜索的时候,我特别害怕,因为我弟弟就死在澜沧江里,我们邮电所的一个老投递员也在10多年前在这段江面的一个溜索上失去生命。要过溜索时,老所长先为我做了四五次示范,就在最后一次返回中,他判断失误,没有刹车,头朝岸边,直直地向我冲过来,我吓傻了,旁边四位老乡马上冲上去死死抱住老所长,才脱离了危险,可是老所长如同没有发生什么事似的,走过来帮我挂上溜索,然后用力一推,我闭上眼睛只听见风声在耳边呼呼地响,身下滚滚澜沧江的水花好似要溅到我身上,就这一推,把我推上了乡邮路。以后我不管是溜索太滑,刹不住车,使我撞在对岸挡墙上,半天爬不起来,还是溜索钢丝把手划出一道一道血痕,我都下定决心,要向老所长学习,坚持把邮路走完,让乡亲们都能收到我送去的信件和报刊。 渐渐地,我克服了畏难情绪,也逐渐适应了恶劣的自然环境。但我发现,要把工作做好,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我的工作说起来很普通、很平凡,就是在偏僻山村中为老百姓送邮件这么一件事。靠着双肩和双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老百姓们搭起一座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克服自然环境是我工作中最基本的一步,最重要的是我必须建立起更强的责任心,不仅要为老百姓做好邮递服务,还要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便利。 虽然把邮件送达目的地并不难,但要把邮件准确地送给收件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我服务的人都很熟悉,但是由于藏民的名字都取相同的发音,翻译成汉语后就有很多重名的人。比如有一次投送一封查里桶村达瓦的信件,当地就有好几个人用达瓦这个名字。我只有挨家挨户去问,多方查找后,终于找到了收信人。现在经过多年的投递工作,我已基本了解当地百姓的情况,了解了居民家里的亲戚、朋友在什么地方打工、做生意,以后再投递重名邮件的时候,就能提高工作效率了。 对于远方求学的孩子来说,一份录取通知书是他十年苦读的成绩,日夜盼望的就是收到录取通知书这一天。可对我来说,每年最害怕的就是投递录取通知书,因为一般的邮件是按照我投递班期送,而且只要投递到村公所就可以了。但是录取通知书属于特快专递,有特殊时限和要求,只要通知书一到,就必须马上出发,而且要投送到自然村,投送到收件人手里,任何人不能代替。藏民在忙完农活后一般都上山放牧,求学的孩子回到家里就变成了牧民。要是见不到收件人,要么就让村里的乡亲通知考生,约好时间地点,再次投递;要么就只能上山寻找。我遇到的最艰难的一次高考录取通知书投递花了好几天的时间,不断穿梭于乡镇、村子和山林之间,最后在一个高山牧场上才找到了这名考生。 在云岭乡,藏族的村子都在山坡、山头上,有的两三户人家就是一个村子,外出只能靠走路,大家的生活必需品很缺乏。为了一些盐巴、针线、药品等生活必需品而走出山去很不划算,我就把我的邮包做成了乡亲们的小药箱、针线包、小杂货铺。有时候帮乡亲带的东西多了,邮包也就从一个变成了三个,重量也增加到了30多斤。很多年纪大的乡亲不识字,他们远在他乡的孩子写了信回来,都无法看懂,我就帮他们念信,告诉他们远方孩子的近况;有时候,我也会给乡亲们读报纸,让他们了解近期发生的事情,了解国家政策等等。 每五天一班的投递工作,我基本上是在邮路上行走,在老乡家留宿,不能顾家,不能尽到做母亲、妻子的责任。乡里的人都把我爱人叫做“尼玛拉姆的媳妇”,开始我觉得好笑,但笑过后心里总有些难过。我生了孩子20多天后,就回到岗位上班了,我在家的时间少,孩子大多是爱人和母亲照顾。老公很不容易,他不仅要领孩子,做农活,做饭,还要在我出班的时候一大早起来,帮我准备路上的干粮。他后来买了一辆小汽车跑运输,我的儿子很小就是他带在车上跑。有时候,我送完信件,偶尔搭上爱人的汽车,看见儿子一个人蜷缩在座位上睡觉,我非常心疼,忍不住掉下眼泪。爱人看我工作很辛苦,他自己带孩子又拖累,叫我干脆不要干了,只要我在家里做家务,管孩子,我这点工资,他随便就苦回来了,可我实在做不到。15年的工作,让我对邮政有了很深的感情,对邮路上的乡亲也有很深的感情,乡邮员是个光荣的工作,当我把邮件送到乡亲们手中,把报刊送到村村寨寨,看到乡亲们欢笑的脸庞,我很开心,所有的苦,所有的累都是值得的,这种责任感和荣誉感是多少金钱都不能换回来的,我背的邮包越重,就能带给老百姓越多的欢快,我也就越开心。 我只是做了一个乡邮员应做的基本工作,上级却给了我这么多的荣誉和称赞,2005年以来,我先后获得了“迪庆州劳动模范”、“云南省三八红旗手”、“全国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在党组织的关心下,我还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我又获得了“云南省道德模范”和“全国道德模范”称号;2012年是让我感到最为荣耀的一年,我当选十八大代表,参加了党的十八大。这些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长期关心我、支持我、帮助我的各级党组织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属于长期奋斗在基层的广大邮政职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尽职尽责,继续在云岭乡的邮路上走下去。 我愿做一只鸿雁,飞越万水千山,把邮政的真诚服务,送给千家万户,让乡亲们满意;把真诚的帮助,送进老百姓心中,让他们温暖;把党的声音,传递到高原山区的每一个角落。(尼玛拉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