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手工记忆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3-14 10:12:49

尖底背篮。

手工氆氇垫。

萨炯在以前用处广泛,子女出嫁时,萨炯是上好的嫁妆,萨炯也是最好的礼品,在机械纺织品充斥的现代乡村,萨炯也依然被村人视若至宝,它的生命力源自它的实用性和独特的保暖功能和便携功能。萨炯重量一般有2公斤左右,折叠起来可以挎在腋下带走,它一直是牧人和外出做工者的必备品,牧人会在迁场时把萨炯当做牦牛的背垫,然后上了木鞍后再驮运东西。至今,每年采虫草的季节,村里的年轻人上山采虫草时,萨炯依然是每个人不可缺少的用具,因为它兼备防潮、防雨、保暖等多种珍贵功能。在萨荣村,如今也有很多人会纺织萨炯,年轻的姑娘会在农活轻闲时,开始着手编织,又有更年轻的姑娘前来学习。鲁荣老人说:“村里很多年轻姑娘愿意学做萨炯,但其它的木制家具和农具现在会制作的人越来越少,再过些年,年轻人可能连个木犁都不会制作了。”

在现在的萨荣村,看到敞亮的客厅,铿亮的家具,以及接近于西式风格的室内设计。在对村民现有生活之便利的惊叹之余,似乎少了些什么,作为一个生长在这里的人,对这里的一切感到陌生,找不到更多留在这里的记忆线索。在冷机器时代,很多东西不能承载太多故事,走到田间地头,只听到犁地机的马达声,听不到农人悠扬的犁地谣,听不到悦耳的打麦歌,听不到…… 进步是需要代价的,在全球经济大势下,乡村不可能一直保持简朴的生活以供观赏,散落四处的手工制品,在效率至上的当今乡村社会里,确实不再具备可靠的现实价值,但它们也有其隐秘的文化价值,能矫正人们的一些情感缺失,也可以成为一种记忆或历史线索。

2月24日,萨荣村的年轻人安布打电话说,他有一个小DV,想拍个关于制作水磨的纪录片,他打算请来村里的石匠,详细拍摄从选石料到雕凿磨盘、制作水轮、磨轴、构架引水道等所有制作细节。萨荣村有3个水磨坊,有些磨盘已经被磨得轻薄了,再过几年,就会断裂。现在每家每户都有磨面机,但多半人家只用磨面机磨饲料,自家吃的面粉还都用水磨来磨。村人曲品说:“水磨里磨出来的味道很好,有很诱人的麦香,没有菜也能下口,磨面机里出来的面粉,口味不好。”他觉得应该把制作水磨的技艺留下来,水磨在这个村子里永远都不会过时。

记得在一本书里有这么一句话:“在我看来,只有个体记忆优先于集体记忆,地方记忆优先于国家记忆,才有可能形成一个值得信赖的集体记忆与国家记忆,而这也正是乡土记忆的价值所在。”新的生活正在乡村继续,旧的生活方式已渐渐退幕,让我们留住些什么吧,以便记忆、反思、比较、纪念,也给自己留条精神或文化意义上的退路和选择。(香格里拉网记者 此称/文图)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