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纪实 ●和丽升 近年来,区党委、管委会牢固树立“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区的小康”的理想信念,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大目标,按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加快全区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培育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催生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将农业的生产、加工、贮藏、销售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拉长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强力推进农业生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积极探索企业带动产业发展模式,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新突破。勤劳的开发区人民,用心血、用汗水、用科技、用智慧,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奏响了春潮涌动的旋律。 耕耘篇 开发区下辖农村包括一个社区居委会和受香格里拉县人民政府委托管理的新仁、礼仁两个村委会,25个村民小组,居住着纳西族、藏族、傈僳族、汉族等民族。从1995年到2012年,全区农业生产总值从259万元增长到17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184元增长到6133元。至2013年底,种植冬青稞1200亩,产值144万元;种植核桃500亩,产值100多万元;山区村组建立110亩药材基地建设,带动农户30余户;种植烟叶500亩,完成烟叶生产5.89万公斤,实现产值115.6万元;泰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州内带动农户开展玛咖种植3750亩。2013年预计可收购玛咖3000吨,实现产值3000万元,实现利税510万元,带动1500多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一串串数字,见证了开发区广大干部群众为农业产业化发展付出的艰辛与努力。 ——抓规划,强基础,促实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和改善农民生活的必备条件,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一直以来,开发区党委、管委会坚持“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心,以解决农民的根本出路为突破口”的工作思路,在制订发展规划、安排建设项目、增加资金投入等方面向农村倾斜,推动交通、供水、电力、通讯等城市基础网络向农村延伸。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实施规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全区累计投入资金684.38万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国家投入和群众投工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村组墙体刷白、道路改造等项目,切实改变了山区农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出行状况。结合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村组活动场所改扩建工程。改造村、居委会,村卫生室办公场所,绿化美化环境。投资改善办学条件,中心完小搬迁项目稳步推进。 ——抓引导,重科技,促发展。农业产业化,科技必先行。近年来,开发区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力度,科技对农业产业化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州、区、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不断健全;并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关键,以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为重点,逐步建立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新机制,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加强服务意识,提高科技推广。加强以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农业科技服务、生产资料销售供应为一体的农牧业科技服务力度。坚持以科技进步、科技开发为先导,支撑产业化高科技、标准化发展,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在引进推广农作物、家禽畜良种的基础上,推广动植物多发病常见病的防治,标准化牛舍建造和科学饲养以及饲草种植和青贮等新技术,用先进的实用技术武装农业生产。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培训,不断加强与外面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更新和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力度,让科学技术真正为农业生产服务。本着“实用、实效、实际”的培训原则,在州级农业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定期组织送科技、送良种、送信息下乡活动,加大乡土人才培训力度。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农民种养和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千方百计把市场、企业、农户联系在一起,切实为广大农民提供全程的技术支持、良种支持和信息支持,有效提高该区农业产业化的科技水平。 ——抓生态,促建设,改环境。为使群众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开发区农村在实施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普及推广沼气池、太阳能、节柴灶等农村能源建设的基础上,依托村组实际,根据资源优势和农业生产现状,围绕青稞、核桃、尼西鸡、药材四大类主导产业,建立一批与龙头企业配套、较为稳定、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和种植小区,使龙头企业、基地和农户联为一体,形成了“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在基地与农户之间建立起“利益共沾、风险共担、连心联利、共同发展”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到目前,区内青稞种植基地、核桃育苗基地、山区药材种植基地、烤烟种植基地、尼西鸡养殖基地、玛咖加工种植基地等种养殖基地建设已初见成效,开发区农业产业发展正在向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 ——培育龙头企业,实现共同发展。一直以来,开发区紧紧围绕州委、州人民政府为开发区确立的“……以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为基础,……培育支柱产业,开发特色产品,充分发挥开发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全州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发展思路,结合实际,引进并壮大发展了一批以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科技为动力,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施订单农业,推广青稞、核桃、玛咖、中药材等种植和加工项目,取得较好成绩。 收获篇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如今的开发区,生机勃勃,到处涌动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春潮,呈现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得益彰的良好格局。 ——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区域特色逐步凸显。通过大力推广科学种植技术,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广水稻抛育秧、小麦良种、玉米良种、烤烟、地膜马铃薯、山区玉米地膜栽培、优质冬青稞、玉米制种、小麦杂交、油菜、大棚蔬菜、草莓、核桃、葡萄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农作物。目前,全区青稞、小麦、玉米三大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达98%,科技覆盖率达90%以上。进一步盘活区内现有可利用耕地,加大对村内涌现出来的种养殖“大户”帮扶力度,按照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规定,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多种形式,盘活用好现有耕地,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将土地集中起来搞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发展规模化种植、养殖,走“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村组一级基层组织的带动作用,成立了良种繁育协会、蔬菜种植协会等,实施玉米制种,青稞、小麦良种繁育等订单农业。大力推广种植独蒜、蔬菜、经济林果,建盖蔬菜大棚,种植反季节作物,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依托区内较好的气候优势,开发区农村基本实现了四季花红草绿、瓜果飘香。 ——农产品质量明显提升,品牌效益显著提高。开发区始终把农产品质量认证和附加值开发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重点。迪庆州拥有丰富的青稞、高原牦牛、葡萄和深具开发潜力的松茸、核桃等多种特色生物资源,为充分利用我州生物资源优势,实施品牌战略,开发特色产品,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催生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将农业的生产、加工、贮藏、销售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拉长了产业链条,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开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几年来一直高于全州平均水平。2001年9月26日迪庆香格里拉绿色产业园区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园区规划面积71公顷,目前已建成日供水5000吨的自来水厂和日处理15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各1个,完成了片区水、电、路等首期基础设施工程。到2012年末园区内涉农企业数达到13户,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12户,2012年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营业收入63788万元,占全区工业销售收入的54.5%;实现产值77965万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7.6%;上交税金2422万元,占全区工业税收的60.5%;从业人员数423人,占工业从业人员数的30%左右。生产饮料酒14461吨,核桃油600吨,牦牛肉制品441吨;青稞系列产品247吨。 ——龙头带动效应明显增强,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开发区现有州级农业龙头企业6户,各类农业合作社近10个。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开发区农业产业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农业合作社使单一农户种养殖向几个甚至几十个农户“抱成团”发展种养殖业,提升了应对市场风险的应变能力,带动全区养殖业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合作社和农户充分依托区内的龙头企业和周边市场,从事青稞、葡萄、药材、蔬菜种植和山羊、生猪、尼西鸡等的养殖,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样化利益连接方式,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促龙头的良好局面,推动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经过不懈努力,迪庆香格里拉舒达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先后列为云南省生物资源开发的标杆企业,农业部重点创名牌企业,云南省林业和农业双龙头企业,云南省中小企业拟上市培育重点企业,2010年还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现拥有涉及核桃产业的发明专利。包括《一种冷榨野生核桃油制备工艺》《野生核桃油护肤霜及其制备方法》等8项,公司生产的产品通过严格的欧共体委员会第2092/91国际有机食品认证、美国USDA有机食品认证、中国有机食品认证,产品在2007年北京林博会上荣获金奖。2005-2008年“舒达”均被评为“云南省著名商标”、云南名牌产品。公司每年加工处理野生核桃10000多吨,生产销售品牌野生有机核桃油等系列产品1000多吨,产品畅销国内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1月注册成立以来,按照“用心酿美酒,诚信铸品牌”的理念,全力打造“香格里拉”品牌,香格里拉葡萄酒多次在国内外折金摘桂。1900高原干红葡萄酒先后获得“2008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金奖”、“中国国际葡萄酒、烈酒品评赛(VINALIES CHINA)金奖。2009年,香里拉高原系列1700干红葡萄酒在克隆宾杯第三届烟台国际葡萄酒大赛上一举获得特别金奖。2010年,高原系列1900及2100干红葡萄酒成为云南省政府接待用酒。香格里拉高原系列产品高原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在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上荣获金奖。2011年,在国际葡萄酒、烈酒品评赛上,高原赤霞珠干红葡萄酒摘得银奖。2012年4月,A3霞多丽干白、2100高原干红、2800高原干红三款产品参加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均获得金奖。同年6月,A2干红、干白荣获克隆宾第六届烟台国际葡萄酒大赛金奖。同年10月2100干红和9度青稞干酒荣获云南省第二届十佳名酒。 展望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未来几年内,开发区将继续紧紧围绕“完善规划、突出特色、整合力量、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要求,以率先实现小康为目标,结合开发区实际,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培育特色产业步伐,扶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好风凭借力,扶我上青天。”在开发区这片绿色田野上,农业产业化发展任重道远,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山川秀丽,气候温和,土壤肥沃、资源丰富,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丽香高速公路、铁路的修通,将形成开发区通往丽江、香格里拉、大理等较发达地区的1-4小时经济圈,交通优势日益凸显,历经多年艰辛努力,已蓝图绘就、大业在望的开发区农业产业化一定会开出灿烂之花,结出丰硕之果,以更加显著的成绩,负担更加光荣的使命,以更加铿锵的足音,迈向更加辉煌的征程,以更加澎湃的激情,抒写更加灿烂的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