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记者到老家香格里拉县上江乡木高村委会毛坡四组走访亲友。毛坡四组是一个山村,自然村名叫拉科。 走在山路上,一阵记忆里久远而清晰的流水声由远及近,潺潺溪流声和周边树林里的鸟鸣声、村里的犬吠声以及孩童的鞭炮声,增添了山乡过年的喜庆和热闹。 “水沟里出水了?”带着疑问,一钻进姨妈家大门记者就忙着就问。近80高龄的姨妈迎门笑眯眯地说:“现在村里的水可干净了,是山上引来的山泉水。”她接着说,沟里淌下的水是从水池溢出来的,是两个村用不完的水。“两个村,连下面的毛坡三组也喝这股水?”记者惊奇地问。“不是沟里的水,他们村里也建了个水池”。不知什么时候,四组的村民小组长金国全已站在记者身旁。 据介绍,2013年,在香格里拉县水务局和上江乡党委政府的关心下,扶持了足够多的水泥和水管。两个小组的村民投工投劳,从离毛坡四组五六公里远的山上架设水管引来清泉。“水源出水口出水有水泥电杆那么粗,我们只引来了不到一半的水。”金国全一面说,一面用两只手比划着。 过去,穿过毛坡三、四组的水沟汇集了山上无数个出水口的水,是两组村民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自从上世纪末,山上的泉眼逐年干枯,能饮用的水越来越少,特别是毛坡四组缺水更严重。据介绍,前几年,在乡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县水务局技术人员和木高村“两委”班子经过调研、选址,在村里建了两个蓄水池,引来仅有的几眼泉水汇集在池子里,各家各户都安上了自来水。但好景不长,由于仅有的几个泉眼出水量越来越少,全村的人畜饮水又成问题了。 毛坡三组村民和光说:“其实,这个项目是我们组的人畜饮水项目。”去年5月份,毛坡三组的人畜饮水项目被批了下来,项目的设计是在三组的村头建个蓄水池,从毛坡河引水。“我们想的不是这样。”木高村委会副主任金建国说:“如何让这个组的项目两个组受益,两个组的村民都喝上干净水,是村委会考虑的事情。”村委会向乡政府汇报,经过协调,批准了村委会的设计方案。“从毛坡四组的山上引水,汇入该组已有的两个水池,再架设水管,把水引到毛坡三组的水池。”金建国说。 “春节前,我们都喝上了山泉水。你看,我们用不完的水都流到水沟里了。”姨妈高兴地说。 用不完的水从各个水池溢出,流入水沟,潺潺溪流唱着欢歌汇入毛坡河奔向金沙江,山乡又响起了流水声。(香格里拉网记者 余富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