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环卫工小记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亮开发区时,头戴小帽,面罩口罩,身穿橘黄色工作服的环卫工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开发区中心片区主干道来回长达9公里,从道路清扫到城市保洁,从城区绿化到管道维修,失地农民放下了锄头把儿拿起了大扫帚,摇身一变成为了“城市美容师”,风雨无阻,寒暑不变,兢兢业业工作只为城市更美丽。 今年50多岁的徐正美是开发区三家村人,从2001年开发区环卫队组建之始成为了一名普通的环卫工,凭借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积极乐观的性格徐正美如今已成为了环卫队的队长。在被问到“做农民好还是居民好?”这个问题时,徐正美很坦然地回答:“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累,重要的是自己生活的心态。”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工业园区的不断发展,三家村绝大多数农民成为了失地或者半失地农民,失地农民虽有一定的经济补偿,但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用,如不工作就业就有可能“坐吃山空”,进而形成新的社会问题。因此,开发区管委会多年来高度重视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工作,在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事业发展局、建设局等多部门共同努力下,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正建立健全,如今三家村的失地农民们通过自主创业、外出务工、园区打工等多种途径实现失地后再就业。 开发区环卫队的38位环卫工全部来自三家村,16位负责清扫街道,剩余的负责城区绿化和检查卫生。曾经是农民,他们骨子里有着最勤劳的天性更有着吃苦耐劳的传统,不但要会清扫街道还要能完成维修下水管道、挖坑种树等技术活。徐正美作为环卫队的队长在工人下班后还常常接到临时加班通知。有一次,为了维修破裂的下水管道徐正美和另外一名环卫工人天黑了还在加班,完工时一脸的泥污一身的疲惫,回到家随便吃了点东西便瘫倒在床上了,想起自己付出几个小时的辛劳便能让中心片区的居民恢复供水,徐正美说“值了。” 如今开发区已然成为迪庆州最适宜人居的地方,一尘不染的街道配合精巧的城市布局;优越的地理位置伴随宜居的气候条件。曾经的失地农民也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他们既甘于平凡又乐于奉献,用勤劳的双手为开发区的建设而添砖加瓦。(解大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