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雪域香格里拉,有一位普通的商人,从开一个小小的文体商店起,在精心打理生意,把生意做大做强的同时,关注着贫困生的成长。2005年至今,她以资助学生学费,捐献文体用品、衣物等方式,把价值100多万元的物资捐献给了300多名学子。 在香格里拉县城,她不是最有钱的人,但她是一名最富爱心的人,她就是来自保山市昌宁县的回族农家女王艳梅。 梅花香自苦寒来 王艳梅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由于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读初中开始,拮据的生活和上学费用让她在就读和辍学之间徘徊。在家人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下,1999年她修完中专学业回到家乡。此时,就业难题无情地摆在了她的面前。 她明白,再依靠父母生活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作为长女,她必须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家庭的重担,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让父母安心生活、让妹妹能读上书。于是,她决定走出山村。 之后的一年多,她在昆明等地打工,当过餐厅服务员。漂泊不定的打工生活总是入不敷出,对家庭没有多少帮助,反而让父母牵挂,她对自己的打工致富路有了一些踌躇。 2000年冬,王艳梅毅然放弃了打工生活,在亲友的帮助下筹集2万元创业金,一路向西北,来到陌生的香格里拉县城。 当时,香格里拉县城街道两边是一些木板房,很多人就租用木板房开起一个个小店。从街头走到街尾,王艳梅发现,整个县城没有一家专门销售文体用品的商店,于是她决定开一家文体用品店。在学校相对集中的长征路飞马拾银附近,她租到一间木板房,开起了香格里拉县城第一家文体用品专卖店。 她认为,做生意和做人一样都需要诚实守信,她把自己的店取名为恒信文体大世界。 执着实现创业梦 文体用品店开业了,王艳梅在雪域高原上有了自己的小窝。 不足15平方米的木板房既是她的商店,又是她的住宿生活天地。 从温暖的昌宁来到冰天雪地的香格里拉,寒冷就是对她的最大考验。木板房到处漏风、房顶漏雨、地板潮湿,守在店里,从开业到春暖花开的五六月,她白天黑夜都在瑟瑟发抖,但为了自己的梦想,她硬是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 为尽快摆脱负债的局面,她在喝稀饭、啃馒头中度过了困难重重的创业期。 她一边摸索经商经验,一边做大商铺。从专营简单的文体用品到销售运动服,再到印制比赛服号码,随着商品种类的增加,她每天都要忙到深夜。越来越多人认可了她的为人,越来越多人认可了恒信文体大世界。 商品增多了,顾客增加了,王艳梅却恪守着自己的人生信条,她在做生意过程中总是以诚信、礼貌、热情、守法对待每一名顾客,遇到乡下来的顾客,她还观察他们的实际需求,在他们临出门前,给孩子递上一双袜子或是一双手套。 随着经营经验丰富起来,王艳梅注重研究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在稳定经营文体用品店的同时,先后在香格里拉县城开起了361°和匹克专卖店、文体用品批发部等店铺,生意做好了,日子也逐渐过得殷实起来。 捐资助学让人生更丰满 现就读研究生的维西籍学生陈勇,2009年州民中毕业后考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他就读的前三年,每年都得到王艳梅资助的3000元学费和车旅费,这个懂事的孩子每学期都把成绩通知书寄给王艳梅一份,用成绩感谢这位非亲非故的姐姐。 “每一年我都可以收到很多这样的礼物,每一份礼物都让我欣慰,我为自己能在社会上发一分热而高兴。”王艳梅淡定地说。 在人生道路上,她用自己的努力换来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她没有独自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2005年开始,她就与州民中、藏文中学、香格里拉县一中和原香格里拉县七中以及部分乡下学校负责人取得联系,让一部分贫困生到她的文体用品店领取文具。看到学生脚上的鞋子破了,她就挑选一双舒适耐穿的运动鞋让他们换上。 “看见贫困生就会想起自己的童年。”王艳梅说,“吃不上喜欢的水果、穿不上温暖的衣服,那是我的童年。我希望孩子们生活得好,开心学习,快乐成长。” 自己与学校联系,主动找贫困生资助,王艳梅坚持了三年。2008年开始,王艳梅借助迪庆州工商联这一平台,为更多孩子献出一片爱心,把100多万元物资无私地捐给了贫困学生。受她资助的贫困生现在有的考上了公务员,有的走上教书育人之路。 “我要继续做捐资助学的事,还和朋友相约一起建立‘助学基金会’,力所能及地发挥自己对社会的贡献。”王艳梅满怀信心地说。 如今,王艳梅除了经营恒信文体大世界、361°和匹克专卖店外,还经营着香格里拉实验小学服务部、州民专男生院恒信超市、藏文中学女生院恒信超市,在解决20人稳定就业的同时,为4名贫困生提供了勤工俭学岗位。 今年10月28日,云南藏区首届迪庆十大民营经济领军人物暨十大创业之星颁奖盛典在香格里拉县城文博中心举行,王艳梅被表彰为十大创业之星。当天,她还向“8·28”“8·31”地震灾区的38名孩子每人捐赠了价值200元的学习用品。 表彰大会上,身着洁白回族服装的王艳梅在红艳艳的盖头衬托下,如同一朵傲霜绽放的红梅花美丽而耀眼。(程志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