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迪庆震区救灾工作进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恢复重建规划突出德钦县奔子栏镇和香格里拉县尼西乡重灾区,以民房重建为主,以重建促发展、重建促稳定和突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尊重自然、合理布局、统筹兼顾、科学重建、合力推进,继抗震救灾之后再次吹响了建设生态吉祥幸福家园的“集结号”。 由于灾区自然地理条件特殊,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恢复重建面临着建设任务重与自身发展能力弱,加快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稳定等诸多矛盾。能不能把震区恢复重建工作搞好,事关受灾群众人心安定和社会稳定。州委常委、香格里拉县委书记余胜祥说:“我们将严格按照规划蓝图,把恢复重建当成一次促进跨越发展的大好机遇,团结带领灾区各族干部群众,改变灾区贫穷落后的面貌,让灾区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部门联动推动恢复重建 据了解,当前,我州灾区恢复重建具备4个有利条件: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藏区的稳定和发展,采取一系列特殊政策、倾斜支持,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对灾区的恢复重建作出精心部署,灾区各级党委、政府有效组织领导,为恢复重建提供了根本保障;二是灾区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恢复重建愿望迫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热情高涨;三是社会各界情系灾区,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积极伸出援助之手支援灾区重建家园;四是盈江、宁蒗、彝良、洱源等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成功经验,为迪庆震区恢复重建提供了有益借鉴。 “地震震垮了我们的房子,但震不垮我们重建家园的信心。现在,政府恢复重建生态吉祥幸福家园的蓝图已经绘制,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只要我们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一定能建设好我们的美丽家园。”德钦县奔子栏镇党委书记吾堆说。 在恢复重建中,我州把民房恢复重建摆在突出和优先位置,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按照“安全、经济、适用、集约”的总体要求,与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国土整治、农村危房改造相结合,科学选址、科学施工,依靠群众自己动手重建家园。建筑风格突出地域和民族传统风貌,突出历史传承,建设绿色乡村,打造富有特色魅力、民族风格、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家园。民房恢复重建补助标准为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需要搬迁重建的(含异地迁建)的,每户补助5万元,并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给予6万元的贴息贷款,期限为3年,贴息部分由州、县财政各承担50%;而房屋损坏较重,但修复加固后仍可居住,不存在安全隐患的,每户补助1万元,并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给予3万元的贴息贷款,期限为3年,贴息部分由州、县财政各承担50%,资金从省级安排的专项资金中解决;房屋损坏轻微,只需适当修复加固,不存在安全隐患的,每户补助5000元。另外,在重灾区香格里拉县尼西乡幸福村和德钦县奔子栏镇奔子栏村因房屋倒塌或损毁严重,无法回迁,且无处投亲靠友,需搭建简易过渡房的,每户补助3000元。两县还将结合各县实际,进一步健全完善和细化补助资金发放政策及程序,确保资金用于恢复重建。 在民生工程中,对校舍受损程度相对较重的部分学校进行重建和维修加固,确保2014年秋季开学使用,满足灾区教学需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将按照“保基本医疗、注重建设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全面恢复灾区乡、村二级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以香格里拉县和德钦县2个受灾县为重点,维修加固或拆除重建受损较重的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完善设施功能,使灾区群众能就近就医。同时,加快基础设施及项目的修复和建设。根据灾区地质地理条件和城乡建设规划,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合理确定建设标准,统筹各类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和保障能力。 当前,全州各级党委和政府立足灾区实际,以规划为龙头,把灾后恢复重建与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幸福示范区建设和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相结合,与扶贫攻坚和改善民生相结合,与提高防灾能力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培育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全力开展恢复重建工作。民政部门和各县恢复重建办公室为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提前谋划,落实各项救助政策,及时兑付民房恢复重建和生活补助资金,安排好元旦、春节等节日受灾群众生活,加强救助款物管理,科学计划民房恢复重建进度,确保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资金的管理使用安全规范;加强对灾民自建房屋、恢复重建统建点抗震设施的指导和监管,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宣传,逐步提高藏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住建部门多方筹措,优先安排,全力支持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加强协调配合和监督检查,全程跟踪落实,加强恢复重建工程防震减灾技术指导,努力促进恢复重建规划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财政部门严格执行救灾资金管理规定,实行专账管理,对救灾资金实行“一卡式”发放,减少中间环节,确保救灾款真正用在受灾群众身上,在资金使用上做到公开、公正、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并推行受灾群众救助物资阳光采购;国土部门对符合要求的项目,免收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免收土地出让收入,对部分用地,采用划拨和协议出让方式供地,科学安排用地布局,并减少审批环节,简化报批手续,调整审批程序,依法依规,保证及时高效用地;交通部门积极争取国家补助资金,以灾区主要通道修复为重点,兼顾农村公路建设恢复重建,完成好交通恢复重建任务,确保灾区通道安全畅通,提高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民委结合灾区民族团结,民生改善重点工作,实施扶持项目,2013年至2015年,将安排4300万元资金,支持德钦县奔子栏镇等3个乡镇创建民族团结示范乡、建设5个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4个民族特色村寨; 2013年至2015年,扶贫部门将安排恢复重建扶贫资金4700万元,实施2个整乡推进、2个整村推进项目,帮扶1000户实施安居房建设,安排资金帮助发展一批地方特色产业。 党的关怀暖心窝 为公开、公正做好“8·28”“8·31”地震民房恢复重建和生活取暖补助的发放工作,确保救灾资金不折不扣用于受灾群众并发挥实效,在补助中,灾民生活补助每人每天为20元,共安排6个月;安排受灾群众取暖补助每人每天5元,共安排7个月。 尼西乡幸福村委会崩顶村民小组村民拉茸知史信心十足地说:“党和政府优先恢复重建我们的住房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抓紧恢复供水供电、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功能,改善我们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政府补助我一点,我自筹一点,再向亲友借一点,明年我家一定能搬进漂亮的新房。” “经历寒冬的人才知道太阳的温暖,经历灾难的人才懂得党和政府的恩情。地震让我们失去了家园,但是在党和政府的关爱帮助下,我们看到家园的希望,也看到了未来的美好生活……”德钦县奔子栏镇争古村民小组75岁老人鲁茸丁巴笑逐颜开地说。 “我们不仅要盖好新房子,今后还要过上更好的日子。”在地震时曾被墙壁砸伤脚的尼西乡幸福村委会上桥头村民小组60多岁的村民巴洛说:“地震发生后,救援人员不但帮我及时搭建帐篷、送来吃的穿的和盖的,还免费为我治病。现在,又帮我们恢复重建家园,我们藏家人将永远铭记。”巴洛老人的心声,道出了灾区广大群众的心里话。 记者从受灾群众幸福感激的表情上、朴实无华的语言上、发自内心的表白看出,迪庆震区的各族群众已逐步从地震的阴霾中走了出来,变得更加坚强,也更懂得感恩,同时从那一张张充满自信的笑脸上,切身感受到了恢复重建给藏乡儿女带来的光明和希望。 战胜困难,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走向新生,更需要心灵家园的重建。目前,全州上下正以扎实的工作作风,顽强的拼搏精神,打好灾后重建攻坚战,为确保又好又快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重建生态吉祥幸福家园,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社会稳定和谐,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