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开发 实现共赢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3-10-24 09:39:06

—— 迪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矿业经济发展综述

张锦明

在云南省最北端的德钦县羊拉乡,一座新矿山——迪庆矿业公司(羊拉铜矿)拔地而起,成为领航迪庆矿业发展的旗舰企业。在开发进程中,企业始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矿山开发和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在号称“云南北极”的高山峡谷之间建成了一个循环经济走廊。

2003年6月,羊拉铜矿启动资源勘查。2005年9月,羊拉铜矿开工建设。2007年矿山基建基本结束后,就先期进行植树、种草等矿区绿化工程,企业想方设法在植被稀疏的干热河谷、沙砾岩石土壤层间,先后种植11万株清香树、柏树等绿化树,种草50余万亩,在矿区和生活区基本实现了90%以上绿色覆盖。2009年初,一选厂、二选厂、硫酸厂、电铜厂建成投产,对废水、废气、废渣进行循环生产,实现了“零排放、零污染、零浪费”。2012年,羊拉铜矿列入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当年年底,公司向地方上交税金累计达2亿多元,向社会提供了3000多个就业岗位,成为迪庆“生态立州”、“产业强州”相结合的一个建设缩影和工程范例。

矿产资源丰富,潜在价值5000亿元

迪庆地处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交合的“三江并流”地带,是全球地质构造最复杂、岩浆活动最强烈、成矿流体最活跃的资源富集区,也是中国最具潜力的矿产资源富集区。据州国土资源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州共探明和发现各类金属矿17种,非金属矿20种,矿床(点)300多处,其中铜资源量在省内居第一位,钨、钼居省内第二位,锑及铅锌分别居省内第三位和第四位,非金属矿中普通石和石膏矿资源储量在省内名列前茅,全州已发现铜矿床和矿点42处,铜资源集中于格咱普朗、红山矿区和羊拉铜矿及其外围。现已探明累计铜资源量达900多万吨,铜资源远景储量可达1400万吨以上,有望成为我国重要的铜原料基地。钨、铍、钼矿床点7处,现已探明钨、铍储量10万吨,钼5.8万吨。铁矿床12处,现已探明铁资源量近1亿吨;铅锌矿床点14处,目前已探明储量300多万吨。我州探明的金属矿产总储量潜在价值超过5000亿元。

迪庆矿产资源与全国其它地区相比,具有资源富集程度高,分布集中、品位高、规模大、矿种配套性好、资源潜力大的特点,从资源分布情况看,优势矿产分布比较集中,有利于规模化、集约化开发,有望成为中国西部以铜为主的有色金属及贵金属基地。

重拳整治,推进矿业有序开发

矿产业在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吸引了国内外客商的目光,过去一度出现了客商云集,私挖乱采、破坏树林植被、损坏当地群众权益等现象的矿业开发混乱局面。

州(县)各级环保、林业、国土、农牧、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通力协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认真履行职责,不断规范矿业开发管理。维西县先后对37份探矿证进行依法清理,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私挖乱采现象。德钦县依法对羊拉里农铜矿、佛山江坡铁矿、南佐铅锌矿、尼仁铜矿、天沃煤矿进行整顿治理,取缔了无证非法探采矿5家,炸封矿井11口,没收非法采矿产品25吨,关闭非金属矿点12处。香格里拉县对52家探采矿企业进行了清查,并由国土、林业、公安、森警等部门组成综合执法工作组对虎跳峡镇哄抢、非法开采金属矿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同时,矿产资源客观方面的因素也严重制约我州矿产业正常发展。一是我州重要矿产资源,包括普朗铜矿、红山铜矿等30多个矿业权以及维西楚格咱铁矿、铅锌矿均分布在“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其他各类风景名胜区域,矿业开发受到严格限制。二是重要矿区、大中型矿床被多个小块矿权分割,影响了整体规模性勘查及开发。三是矿产资源勘查程度低,勘查工作滞后,新发现可供开发利用的矿产地不多,影响了矿业开发的合理布局,制约了矿业经济增长的速度。四是矿山开采规模结构不够合理,达到中型开采规模的矿山企业仅有6家,占全州矿山总数的15.4%,而小型和小矿企业则占84.6%,不利于规模化、集约化开发。五是全州80%矿山企业位于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气候条件恶劣、交通不便,致使企业生产周期短,年生产期仅为6-8个月,影响了矿山生产。


  保护开发并重 科技兴矿结硕果

   如何把州内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高效转变。近年来,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水电开发,高度重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制定产业政策,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新型工业和循环经济,通过配置、收购、参股、兼并、合作、联营等方式,对全州矿业经济的生产要素进行集中和重组,逐步形成以大型矿业集团为主体、中型小型矿山协调发展的矿业开发新局面,努力走有迪庆特色的绿色、高效、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是妥善处理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保护和矿业开发的关系,遵循《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公约》,加大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保护力度,并积极开展规划调整,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主动协调各方,认真落实“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他风景名胜区的调规及边界细化工作,把州内重点成矿区从限制范围内调整出来。二是加强资源整合。在州委、州政府的强力组织下,铁矿资源整合后主要由昆钢集团开发,铜矿资源集中整合后主要由云铜集团开发,充分发挥云铜和昆钢两大龙头集团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逐步形成一种优势资源配置一个大企业、一个大企业带动一个大产业发展的格局。两大集团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已在我州完成了20多个亿的矿产固定资产投资,初步实现了资源的有效保护、结构升级、集约开发、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三是加大勘查力度,切实弄清矿产资源家底。鼓励和扶持重点老矿山开展外围及深部找矿工作,特别是加大铜、钨、钼、铅、锌等优势矿种的勘查力度;鼓励各种经济成分投资实行商业性勘查,提高现有矿山企业的资源保障程度。认真贯彻落实“整装勘查”和“云南省三年找矿行动计划”,政策上予以倾斜,资金上予以扶持。2010年至2012年,全州共投入地质勘查资金4.54亿元,完成14.2万米的钻探工程量,地质找矿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评价了1个超大型矿床:香格里拉普朗超大型铜矿,累计探明铜资源量430万吨,远景资源量可达1000万吨以上;探获1个大型钼矿床:香格里拉铜厂沟铜钼多金属矿普查项目,目前已探明铜资源量5万吨,钼资源量3万吨;同时,得到了一大批重要找矿信息,为今后矿业勘查打下良好基础。四是巩固和壮大现有矿业企业,培育扶持新兴矿产业。对已有矿产企业进行提升和改造,依托重点骨干矿山进行资源、产业及产品结构的合理调整及优化,提高矿业综合科技水平,逐步实现从高产量到高效益的转化,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鼓励现有矿山企业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具有抗风险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集团化采、选、冶、加工联合企业,促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五是开发与保护并重,走科技兴矿之路。严格遵循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珍惜、节约资源,减少浪费,制止掠夺式开采,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加大对技术落后、资源浪费严重、市场竞争力弱、安全隐患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的小矿山的整治力度,加强矿业企业采、选、冶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加强矿产业结构和布局不断调整和优化,提高企业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矿产品的产出。六是贯彻生态立州战略,走绿色矿山、和谐矿山之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矿山开发建设中,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重要地位。严格矿山准入条件,重视矿山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加强矿业开发的综合整治力度,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注重水土保持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

    截止目前,全州共设置金属矿采矿权41个,非金属矿权46个,全州各类矿业企业共计82个。其中,大型1个、中型4个、小型30个、小矿25个、建材矿山22个。共设置探矿权155个,探矿区块面积4568.04平方千米,占全州总国土面积的19.14%。矿业从业人员达5800多人。2011年,全州完成矿业年产值16亿元,占全州国民生产总值(44.7518亿元)的25.42%,占工业总产值(19.1525亿元)的59.39%,实现税费总额1.6652亿元。

   展望未来,绿色迪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产业强州”:雪域高原工业经济大步发展。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