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迪庆军分区四十年“文化强军”历程 立足高原练精兵。 1973年10月中旬,根据昆明军区发布《整编思茅、保山、丽江军分区和新建西双版纳、德宏、怒江、迪庆军分区》命令,搭载张国儒副政委和一批年轻士兵的卡车驶入位于青藏高原南麓的迪庆藏族自治州,等待他们的是苦寒、缺氧、闭塞的恶劣环境和换防民族地区后可能产生的诸多工作考验。据该军分区原副司令、时任军分区教导队战士的白少云回忆,部队进驻时县城偏僻落后,少有人烟,全县就一条街道,人、车、牲畜混行,牛粪满地都是;藏族群众并不主动与官兵们接触,警惕和自我保护心理相对较重;划定的营区实际上只能算是一大片荒地,仅有几栋破旧的办公房…… 现实面前,军分区的拓荒者并未抱怨、胆怯,而是把挑战作为锤炼官兵意志、锤炼单位作风的难得机遇。用张国儒的话说:“环境变了,肩负的任务变了,但军人与生俱来的‘不惧困难、敢挑重担’的作风没有变。”年轻的官兵决心在迪庆藏区这片冰天雪地间一展抱负,干出一番火红事业。 建军先铸魂。军分区首届党委班子很清楚,年轻的单位需要一种文化去占领官兵的精神高地,并作为单位的“灵魂”,指引他们克服困难向前走。 一系列文化活动随即展开。参观红二、六军团过中甸历史遗址,感悟革命先辈英雄气概;编唱连歌,鼓舞官兵默守高原,建功立业;学喝酥油茶、唱藏歌、跳锅庄,增强对民俗、民风的认同;帮助藏民收割青稞、修葺房舍、开展座谈,拉近军民关系。 诸多文化活动激发了官兵以苦为乐,激情干事的内在动力。官兵们不畏高寒缺氧恶劣环境,练战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士气高昂;建营房,一砖一瓦搬、一草一树栽,干劲十足。破旧漏雨的砖瓦房淋湿不了官兵的热情,杂草丛生的荒地降低不了训练标准,冰天雪地的高原寒夜更压不弯执勤哨兵笔挺的脊背。靠着这股“干劲、狠劲”,年轻的军人在滇西高原开启了新的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