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来的幸福生活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7-10 09:40:10

——云南迪庆达日村生态移民富民兴业

天上掉下个达日村!

达日村还有个名字叫“开发区”。这里原是荒地,住户都是从周边高山上搬下来的。而村里的习龙通和色贡通两个新搬迁点是去年才“冒”出来的。

从茶马古道上的小镇奔子栏出发,沿金沙江干热河谷行进,感觉两岸的石头都快要被晒脱皮。颠簸了一个多小时,眼前忽然闪现个村落——两层藏式小楼鳞次栉比,街巷整洁,店铺兴旺,绿意盎然——达日村到了。

“山上问题山下解决,面上问题点上解决”

达日村所在的德钦县羊拉乡,号称“云南的北极”,平均每平方公里上还不到两个人。

从海拔4000米的规吾村搬下来的阿冲告诉记者,村里缺水的一个小组里有6户人家,组长每天早晚等这6家人到齐,打开锁着的一口“井”分水,每次分的水还装不满一个水壶。

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德钦县一年投入上亿元资金扶贫,但“胡椒面”还不够撒。全县5.8万农村人口,住得又高又分散。如羊拉乡仲米、那仁村小组离乡政府有100公里,光修路就得花800多万元。

年年扶贫年年贫,藏族群众的贫困咋解决?州委书记张登亮说:“山上问题山下解决,面上问题点上解决。”也就是实施移民搬迁,把人口和公共设施朝江边、公路沿线集聚。同时让“人下山、树上山”,不再砍树破坏生态环境。

账算清了,但涉农资金各有各的口,“捆绑使用”并非易事。以习龙通和色贡通为例,两个搬迁点容纳了12个偏远村民小组共156户人家,共投入省州县三级资金9500万余元,涉及40多个部门——但这块“硬骨头”硬是被当地党委、政府啃下来了!

“无理的骂得受,能省的钱就省”

移民搬迁,钱找来了,落脚的地方又不好找。金沙江深V形峡谷里,土地比水更金贵。要腾出地方,只能和先搬来的群众商量。

达日村移民搬迁项目副指挥长李桂兰性格爽朗是个人物,但和记者谈起征用项目土地,也忍不住抹起了眼泪,说:“我都是快退休的人了,工作了一辈子也没听过那么多难听的话。”开十几个会也做不通工作,半夜12点还在谈,好不容易说好了,第二天吃着早饭人又来了——说是家人不同意。

给两个搬迁点修一条15公里的水渠,须经过4个村小组,又得苦口婆心做一番动员。等宽和高80厘米的水渠修好了,有农民家的羊跳进去淹死了,也找过来要求指挥部赔偿。李桂兰总结:“无理的骂也得受,不然耽误工作,我们就是这么过来的。”

达日村搬迁项目一栋小楼的造价还不到19万,在当地比农民自己盖都节省了五六万。包工不包料,指挥部自己找钢筋、水泥厂进货。李桂兰掰着指头说:“能省的钱就省,水泥厂正好来达日村附近拉石膏,用他们的车,水泥运费又便宜了一半多!”

尽管有政府资金补助,搬下来的村民每户还要自筹6万元,再除去每户可以贷款3万元,拿3万元现钱还是让一些人家挠破头。德钦县纪委派来指挥部的和明春说:“农民不能等靠要,但他们掏钱真不容易,只有我们多帮着点。”

“扶上了马,就得扎扎实实送一程”

许多村民刚从高山上搬下来,就闹起了“别扭”。不会开防盗门,一家人一个锁屋里,一个在门外束手无策;床搬不下来或者没有床,就睡在水泥地板上;洗手间的马桶不会用,屋里还堆起小石头……

扶贫搬迁不是换房子。指挥部的李中华说:“你把人家扶上了马,就得扎扎实实送一程。”

达日村移民搬迁的项目点里,为每户人家在房前屋后都开辟出种蔬菜的大棚。村子边,每人四分地的层层梯田沿峡谷而上。河谷地带干热植被少,却是产葡萄和油橄榄的好地方。搬迁点里引进了当地葡萄酒生产企业,发展葡萄种植基地。

更为可喜的是,搬迁点就在从奔子栏到羊拉乡的公路边上,每天来往的班车就有两趟。搬迁户带来了人气,也带来了原住户当时没想到的商机,一个小集镇正在达日村展现出雏形。以前“只能骑毛驴”的次里都及还添了辆摩托车。他说:“以前家里除了媳妇孩子啥都没有,现在啥都有!”

漫步习龙通和色贡通两个新搬迁点,农民家里的热水器、电视机、煤气灶等一应俱全,村里还有文化广场、医务室和篮球场。与此同时,各项管理等制度和村规民约也像幸福的生活一样日益充实完善。 (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