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跟评 “世遗”更意味着责任和担当 随着红河哈尼梯田的“申遗”成功,我省世界遗产达到5个,成为我国世界遗产大省。“世遗”也再度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如何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头号命题。 “世界遗产”有着极高的品牌效应。一个地方一旦成为世界遗产地,就能立即成为旅游胜地,并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发展机遇。随着旅游事业的高速发展,世界遗产地保护和开发这对恒久的矛盾日益凸现,一些失控、过度和超载的旅游开发对世界遗产地的保护造成严重威胁的事例并不鲜见。 对于世界遗产地来说,保护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在保护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科学合理的展示。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关键是不能盲目开发,更不能过度开发。 世界遗产地大都位处偏僻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些地方居民的脱贫致富很大程度上寄托于充分利用世界遗产带来的各种效应,但旅游业并不是开发世界遗产功能的唯一方式。云南省“三江并流”自然遗产管理者将遗产保护和开发与扶贫相结合。当地各级政府通过发展服务业、种植业等产业和扶贫异地搬迁项目,不仅避免了遗产地居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提高了他们的经济生活水平,并让他们参与到保护和管理中来,建立起世界遗产保护的长效机制。 珍贵而脆弱,是每一处“世界遗产”的真正特质,只有尽全力做好遗产的鉴定、保护、保存、展示、传承等工作,才能尽到我们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记者 杨旻昊 链接 “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规划 2012年6月,新修编的《云南省“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5—2020)》获得国家批准实施。遗产地涉及的10个风景名胜区、5个自然保护区中,梅里雪山片区、老君山片区、贡山片区、月亮山片区、片马片区的《风景名胜区规划》已经由云南省政府批准实施;红山片区、哈巴雪山片区、老窝山片区、聚龙湖片区和千湖山片区的《风景名胜区规划》也已编制完成,正在征求社区居民、地方政府等各方的意见,计划在明年内完成法定审批程序。 由于遗产地由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两部分组成,为了更好地协调整个遗产地的保护管理工作,云南省政府已安排专项资金,开展《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管理总体规划》编制,计划在2014年前完成。(云南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