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并流 10年“世遗”路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7-03 09:08:16

2003年7月2日,中国云南省西北部的“三江并流”自然景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从而使这个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集生物多样性、地质多样性、景观多样性为一体的高山峡谷自然景区,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同时,保护发展这份沉甸甸的重大责任也落在了我们的肩上。

时间过去了10年,当人们回过头来审视“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时,惊异于它的巨变和不变。

变的是世居于此的10多个民族80余万人口,他们从单纯的原住民转变为遗产地的保护者;他们放弃了粗放的生产方式和传统的生活方式,依托旅游业及其他产业摆脱了贫困;展示区每年接待游客人数达400多万人次,年增长率15%,是“申遗”前的5倍。

不变的是高山峡谷、雪峰冰川、高原湿地、森林草甸、淡水湖泊、稀有动物、珍贵植物等自然景观被完整地保存下来,它的壮美和雄奇震撼着每一个见到它的人。

为了保管好这份大自然赐予的宝贵遗产,中央及地方政府已投入数十亿资金,在这一地区开展天然林保护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山区居民异地搬迁脱贫工程、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等一系列大型环保项目。“世界自然遗产地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我们不仅要创品牌、建品牌、经营品牌,更要向世界展示这一宝贵遗产。这就要求我们要科学合理地保护管理和利用这些资源。”正如云南省世界遗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所说。

10年,从历史的角度看仅是短短的一瞬,但对于三江并流世遗地来说,却是极不平凡的一段岁月。

魅力 该如何展示

让景区旅游迸发超常活力

云南“三江并流”遗产地,由10个风景名胜区和5个自然保护区两种国家级保护区域组成,被分为8大展示片区(白茫-梅里雪山片区、高黎贡山片区、老窝山片区、云岭片区、红山片区、哈巴雪山片区、千湖山片区、老君山片区),跨越3个州市、8个县的行政辖区。在保护第一、服从规划的前提下,云南省世界遗产管理委员会牢固树立了“规划是前提,保护是核心,管理是关键”的指导思想。在遗产保护过程中带动开发旅游业及其他产业,“三江并流”景区旅游激发出了超常的活力。

被誉为一首流淌在“三江并流”腹地田园诗的德钦县云岭乡雨崩村,位于梅里雪山神女峰脚下,全村20多户人家,仅有一条驿道与外界相通。近年来,旅游业逐步代替了这个藏族小山村的传统农牧业,村民们纷纷从事住宿、餐饮、租(牵)马等经营活动。

当地政府和大自然保护协会等环保组织,为了让居住在遗产地的藏族群众在保护中得到实惠,开展了生态旅游培训活动。此后,村民们结合景区建设,利用自家的民居开展“农家乐”,家家用太阳能供应热水,有自己的微型水电发电机和沼气池、节柴炉灶,有的人家装上了卫生洗浴设施。

现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先后建立了1个国家级和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达32万多公顷。目前仍继续系统建设国家、省、州、县级等多层次的森林生态系统,高原峡谷、高原湖泊、湿地自然保护区、自然遗迹、野生动物类型和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丽江市则通过实施“一中心四景区”即老君山丽江游客服务中心,黎明、九十九龙潭、格拉丹、石鼓景区项目建设,促进老君山景区形成完备的丽江西部精品旅游产品和优质线路,年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老君山正在成为丽江旅游新的增长点。同时,黎明景区开发建设已累计投资近3亿元,先后完成黎明景区主干线中兴到黎明公路、九十九龙潭景区龙源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黎明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收费站、旅游公厕、标志牌、警示牌等管理设施建设;黎光、芦笙村游路,千龟山、安七尼步行栈道,飞拉达攀岩、格拉丹帐篷营地等游览设施建设,使景区接待管理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助力 该如何体现

80余万世居民族成为保护者

在“三江并流”区域,居住着大约80余万藏、傈僳、怒、独龙、白、普米和纳西族等10多个少数民族,其中核心区域约3.6万人,在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域内,这是一个很高的人口数字。但正如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专家所述:“幸运的是,该区域的大部分仍然处于相对平静、未受干扰的状态,其生态系统的功能仍然很正常。”他们认为,世世代代生活在“三江并流”地区的人民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多没关系,关键看他们在做什么,如果把他们变为“三江并流”的保护者,岂不是更好?为此,遗产地管理者们开始探索保护区全民参与保护的管理模式。

在丽江老君山,有这样一群人,这样一些乡镇村社,他们以守山人的角色生活在山里,默默地守护着这片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

被人们称为老君山“守护神”的白族汉子李树成,是老君山旅游开发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他从10多年以前就来到这里,用心呵护着老君山的一草一木。他创立了“垃圾换早餐”的管理模式。对进山的游客以及所带去的食品逐一进行登记,给每位游客发一个塑料袋,要求大家把垃圾装入袋中,等到游览回来时交给管理员,便可得到免费早餐。如今,在老君山旅游开发公司所管辖的12.5平方公里的景区内,看不到一个乱扔的矿泉水瓶子、塑料袋等垃圾。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头乡位于老君山腹地,这里南临老君山九十九龙潭,西接金丝场,北靠黎明丹霞地貌,在老君山片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期以来,石头乡党委、乡政府和当地群众,以守山人的角色积极参与到保护遗产地的行列中来。

作为守山人,石头乡群众把山看成自己的家园,改变沿袭了千百年刀耕火种的传统,从砍树人变为护林员,从猎人成为动物保护者。乡政府每年都分别与村委会签订护林防火责任书,组建应急扑火队和义务扑火队,有效地保护了老君山的森林植被。

在香格里拉县普达措国家公园,为了让草甸不再受到马匹过度的踩踏,公园管理方与村民达成协议,村民退出在景区内的烧烤、摆摊、骑马等经营活动,公园管理局给景区内居住的农户发放补贴,并优先安排其中有文化的村民经培训后,参与公园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游客全部改乘环保观光车。

而在德钦县梅里雪山景区雨崩村,为保护这片桃源仙境,村里不但制定了生态旅游管理办法,而且还制定了更详细的《乡规民约》。的确,在进出雨崩村的山路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看到一个垃圾筐,上面还写着编号和姓名。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方便游客扔垃圾,另一方面也是责任路段的标识。村里每户人家承包一段山路,他们替游客牵马上下山时,都会随手把自己管理责任片区的垃圾捡进筐中,再由专人收走,以保持山上的清洁。

合力 该如何产生

改变居民生产方式

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云南省“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区域内贫困人口较多,生存迫使当地居民加大开垦坡耕地、扩大牲畜养殖数,为维持生计而砍伐林木,猎杀野生动物。只有改变当地居民的生产方式和提高生活水平,才能谈保护。

曾经当过村干部的贡山县普拉底乡其达村傈僳族村民余学明,如今已是拥有140多亩草果的种植大户了。“我们贡山的草果品质好,供不应求。有这样的效益,得益于州、县对产业发展的重视,得益于相关部门的培训和指导。”余学明说,每年草果收获季节,是他最开心的时刻。

位于“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贡山片区的贡山县,重点以发展草果、黄连等中药材为主。“目前,全乡草果种植面积达41700亩,农民人均种植面积达7亩以上,全乡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2897元,仅草果产业每年可人均增加收入600元至800元。”说起草果产业给当地农民生活带来的变化,贡山县普拉底乡党委书记和晓宝如数家珍。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把生态产业当作富裕之基,大力实施“百万亩林果基地”和“百万株庭院经济林”建设项目。工程建设实施以来,每年为项目区群众提供了140万个工日,使农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增加了收入。项目的实施使100多万亩荒山变为林地,森林覆盖率大大提高。截至目前,完成以核桃、花椒、漆树3个品种为主的林果基地208万亩,完成以桃、苹果、李子、枇杷、花椒、柿子、核桃、柑橘、梨等为主的庭院林152.568万株。

丽江老君山片区的玉龙县黎明乡黎明、黎光村委会则重点扶持社区建设,累计投资近300万元,实施扶贫挂钩点整村推进项目,黎明世外桃源旅游特色村建设,示范栽培种植丽江雪桃100亩、5万株优质核桃,建设200多户节柴灶,开展生态养蜂、土鸡养殖等项目。进行普通话、厨师、酒店服务技能培训,已有几十名社区青年在景区就业。

通过多措并举,增强景区内社区资源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能力,景区内区域经济不断发展。玉龙县石头乡利咀村,不少彝族、普米族和傈僳族群众,通过实施扶贫安居工程,有计划地从核心区搬迁到冲江河边的缓坡地带定居,实现了保护生态和脱贫致富双赢。

即时跟评

“世遗”更意味着责任和担当

随着红河哈尼梯田的“申遗”成功,我省世界遗产达到5个,成为我国世界遗产大省。“世遗”也再度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如何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头号命题。

“世界遗产”有着极高的品牌效应。一个地方一旦成为世界遗产地,就能立即成为旅游胜地,并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发展机遇。随着旅游事业的高速发展,世界遗产地保护和开发这对恒久的矛盾日益凸现,一些失控、过度和超载的旅游开发对世界遗产地的保护造成严重威胁的事例并不鲜见。

对于世界遗产地来说,保护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在保护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科学合理的展示。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关键是不能盲目开发,更不能过度开发。

世界遗产地大都位处偏僻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些地方居民的脱贫致富很大程度上寄托于充分利用世界遗产带来的各种效应,但旅游业并不是开发世界遗产功能的唯一方式。云南省“三江并流”自然遗产管理者将遗产保护和开发与扶贫相结合。当地各级政府通过发展服务业、种植业等产业和扶贫异地搬迁项目,不仅避免了遗产地居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提高了他们的经济生活水平,并让他们参与到保护和管理中来,建立起世界遗产保护的长效机制。

珍贵而脆弱,是每一处“世界遗产”的真正特质,只有尽全力做好遗产的鉴定、保护、保存、展示、传承等工作,才能尽到我们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记者 杨旻昊

链接

“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规划

2012年6月,新修编的《云南省“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5—2020)》获得国家批准实施。遗产地涉及的10个风景名胜区、5个自然保护区中,梅里雪山片区、老君山片区、贡山片区、月亮山片区、片马片区的《风景名胜区规划》已经由云南省政府批准实施;红山片区、哈巴雪山片区、老窝山片区、聚龙湖片区和千湖山片区的《风景名胜区规划》也已编制完成,正在征求社区居民、地方政府等各方的意见,计划在明年内完成法定审批程序。

由于遗产地由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两部分组成,为了更好地协调整个遗产地的保护管理工作,云南省政府已安排专项资金,开展《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管理总体规划》编制,计划在2014年前完成。(云南网)

责任编辑: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