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资源发挥优势 促进香格里旅游大发展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4-26 17:07:34

香格里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云南旅游王冠上耀眼的明珠,地处“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核心和优先发展区。境内雪山耸峙、草原广袤、河谷深遂,到处是奇妙无比的自然景观,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元文化相融,文化底蕴深厚、品牌优势突出、人文景观独具魅力,为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香格里拉旅游业发展优势

(一)地理位置优越。香格里拉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腹地,迪庆藏族自治州东北部。东与丽江市玉龙县、宁蒗彝族自治县隔金沙江相望,并与四川省的稻城县和木里藏族自治县接壤,西、南两面与德钦县、维西傈僳自治县、丽江市玉龙县相邻,北与四川省的乡城县和得荣县毗邻,地处滇、川、藏三省交汇处。是大香格里拉区域经济的轴心、中国藏区通往沿海和东南亚的便捷通道和文化走廊、东部藏区与内地联系和交流的重要门户,也是滇西北蓬勃发展的经济、旅游、文化区和迪庆藏族自治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二)自然资源种类繁多。香格里拉有磅礴的雪山冰川、秀美的草原风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高原湖泊、奔流不息的江河、雄壮的峡谷和独具特色的高原温泉;有险峻奇绝的世界最深峡谷之一——虎跳峡;有纳西东巴文化发祥地“仙人遗田”——白水台,有中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普达措等多个风光秀丽的自然风景名胜区。

特殊的地形地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类型孕育了香格里拉丰富的自然资源。香格里拉几乎浓缩了大香格里拉区域10个地州56个县的所有生态类型。素有“动植物王国”、“天然高山花园”和“生物基因库”的美誉。香格里拉是云南省17个林业重点县之一,也是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县份之一,南北相距仅两个纬度的香格里拉县几乎包罗了从中国南部亚热带地区到北半球极地约70个纬度的水平带的植被类型。香格里拉天然草场和湿地资源丰富,县境内江河纵模、湖泊密布,几乎囊括了国际《湿地公约》中内陆地的所有湿地类型。草地面积达400.39万亩,有“滇西北牧区”之称。

(三)民俗文化独具魅力。香格里拉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除了主体民族藏族外,还有汉族、纳西族、彝族、白族等九个世居民族。神奇灵秀的山川,古老的民族文化积淀,孕育出香格里拉特有的人文景观。农历五月初五的赛马会及“丹巴节”、“格冬节”、纳西族的“二月八”、彝族的“火把节”等节日,内涵丰厚而耐人寻味。大中甸的锅庄、尼西的情舞、五境的热巴同属藏族舞蹈,却各有特点。纳西族的阿卡巴拉舞步古朴,彝族的葫芦笙舞、傈僳族的对脚舞,节奏明快,极富感召力。境内民居建筑样式几乎囊括了除傣楼外的中国民居样式,藏传佛教寺院建筑更是规格高,气势宏大。

(四)具有保护生态的文化观念。自古以来,香格里拉的藏民一直相信“万物有灵”,盛行自然崇拜,把水、山和树视为“神水、神山、神树”来保护、崇拜。视保护生态为“积善积德”,认为任意破坏生态会触犯神灵,会遭天神惩罚。这种意识和行为,一定程度保护了大量的生物资源,延续了生物链。“我是雪山上的雄狮,没有了洁白的雪山和冰川,雄狮怎能存活?我是徜徉在草甸上的马鹿,没有了草甸上五色的鲜花,马鹿怎能欢快?我是水中游弋的金鱼,如果没有清净的流水,鱼儿怎能畅游”。这首在香格里拉广泛流传的歌曲,反映了香格里拉藏民的生态文化观念,体现了藏民对大自然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生命的尊重。

(五)旅游品牌优势突出 。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出版后,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寻找人间仙境“香格里拉 ”。1997年,云南省政府向世界宣布,“香格里拉”在云南迪庆,香格里拉从此走向世界,一股“香格里拉”旅游热由此掀起。香格里拉品牌打响后,香格里拉县在海内外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对海外游客的吸引力增强。香格里拉品牌挤身全国旅游十大影响力品牌之一,获得了2005年度最具活力的旅游城市大奖和2006年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十强景区称号; 香格里拉“心中的日月——雪山之旅”获得了CCTV-2组织评选的“中国十大完美旅游线路”金奖,独克宗古城被评为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名镇,虎跳峡谷入选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

二、充分发挥优势 促进香格里拉旅游业大发展

要提高香格里拉在海内外的知名度,促进香格里拉旅游业大发展,实现香格里拉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就必须充分挖掘香格里拉旅游业发展的优势。

(一)提高思想认识,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香格里拉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依托品牌和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转变观念,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引进投资实力强、市场开拓能力强、旅游经营经验丰富、管理理念先进、投资发展战略明确的大企业、大集团,发展电子商务,加强吃、住、行、游、购、娱六大环节的衔接,立足香格里拉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独具魅力的优势,从满足游客个性化、多样化、多层次的需要出发,按照“世外桃园、人间天堂”的标准,开发高原特色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体育健身旅游、科考旅游、探险旅游,扩大香格里拉旅游经济的覆盖面,把旅游产业培育成香格里拉重要经济增长点。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业发展基础条件。香格里拉县是云南经济发展的后发地区。地处高寒山区,农牧民居住分散,通电、通路、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成本高,全县交通、能源、水利、市政、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基础设施是制约旅游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要实现香格里拉旅游大发展,就必须紧紧抓住云南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历史机遇,以建设“连接滇川藏重要枢纽”为目标,完善对外交通体系,加强县域交通线路的连接,提高道路等级,构建交通网络,改善出行条件,努力把香格里拉建成东部藏区游客集散中心。旅游交通建设既要遵循“景随路建”原则,优先开发通达条件好的景点景区,又要按照“路为景开”的原则,多渠道筹资,努力开发资源品味高、市场潜力大、能够加快旅游地百姓脱贫致富的景区景点。另外,还要加强住宿、餐饮、旅游商品、娱乐、环境卫生、医疗急救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能力和水平。以电信、广电等通信网络为基础,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旅游咨询中心、旅游信息服务中心等旅游信息平台,形成门类齐全、功能完备的旅游服务体系。

(三)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努力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没有旅游的文化是没有效益的文化,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品味的旅游。要提升香格里拉旅游的品味,实现香格里拉旅游业转型升级,要让香格里拉多姿多彩的文化产生效益,就必须挖掘包装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民族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既要努力保护好传统民族文化,避免传统文化被同化、弱化,又要努力开发民间传统文化,突出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努力实现香格里拉旅游业转型升级。

(四)科学发展旅游产业,努力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香格里拉县是金沙江上游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生态安全地位突出,加上香格里拉县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脆弱,资源再生缓慢,恢复植被非常困难。绝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旅游,要给香格里拉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因此,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适度开发旅游产业,着力建设美丽香格里拉,实现香格里拉永续发展,坚持在保护在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努力把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五)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努力拓展旅游市场。在市场经济和信息爆炸的年代,要顺势而为,改变过去“酒香不怕巷子深”、“皇帝女儿不愁嫁”的观念,在提高促销经费使用效益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部门联合、企业为主、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加强与各旅游组织、旅游客源地的行业主管部门、主要旅行商、新闻媒体和中介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依托各种机构和组织,建立和发展旅游营销联盟,实施互为旅游目的地的营销推广策略。充分借助重大外宣、招商、对外友好和文化交流等活动宣传促销。王婆卖瓜还得自卖自夸,只有营销手段高人一等,先人一步,才能变成赢家。

博大恢宏的自然景观与特色浓郁的人文景观相结合,使香格里拉具有“人间净土”、“高原明珠”和“心中日月”等多种美称。香格里拉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挖崛优势,是实现香格里拉旅游兴县目标,促进香格里拉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旅游产业大发展。(杨丽琼) 

责任编辑: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