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刚刚参加全国两会归来的全国人大代表,维西县叶枝镇同乐村村民余秀芝顾不上舟车劳顿,回来的第二天就走村入户,向村民传达两会精神。她说:“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等。这些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把传统民族文化传承好,而且还要进行创新。” 余秀芝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傈僳族家庭。由于家庭困难,读完小学三年级的她就辍学回家务农。余秀芝打小就有一双灵巧的手,麦秆、干草、柳条等经她的手,都会变成别致的手工艺品。村里名叫哇洒咪的老人了解这一情况后,就把麦秆编织工艺传授给她。 从此,余秀芝一边帮家里做农活,一边跟着哇洒咪学习麦秆编织技术。一晃她的麦秆编织技艺已经非常精妙,编织的东西很受村民喜欢。于是,她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名人。 “为进一步传承好手工编织技艺,我将会毫无保留地把各种编织技艺传授给更多的人。让他们和我一样,为傈僳族文化的发展作贡献,让编织的手工艺品走出大山、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把傈僳族文化发扬光大。” 余秀芝说。(吴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