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和谐新画卷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2-18 17:07:40

——经济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在建设富强、美丽、幸福开发区的道路上,迪庆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经济社会不断实现跨越提升,走出了一条创新创业、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2012年,开发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599万元,引进州外实际到位资金90862万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4.5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256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133元。

狠抓重大项目建设不放松

2012年,是开发区工程建设项目最多、投资最大、征地面积最多的一年,共涉及项目22个,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5650万元。为有效推进项目建设,开发区制定出台了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推进工作机制,扎实推进了6个州级重点项目(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灌装生产线、鑫源公司铁合金改扩建项目、开发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昆钢开发区五星级酒店、木碧湾综合工业区、开发区医疗废弃物处理项目)的前期工作。有效推进了光华公司改扩建、藏雄公司改扩建、东旺公司虫草菌丝体人工培植、泰源公司玛咖深加工项目等6个区内重点工业项目;3号路和7号路改造、松园片区路网建设和老虎箐辅助道路建设等4个基础设施项目;中心完小迁建项目、房地产项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等6个项目,园区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中心片区市政建设初具规模、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

狠抓招商引资工作不放松

开发区党委、管委会进一步统一思想、迎难而上,以招商引资为第一手段,把招商工作与经济增长方式、产业集聚发展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招商办法,围绕“一园三片区”,积极盘活招商资源,聚焦全区力量开展灵活多样、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招商活动,在招商中突出高端项目招商、关键企业招商、龙头产业招商。实行“走出去”的招商战略,通过昆交会、珠洽会、科技入滇对接会等活动做好招商宣传推介。加强跟踪服务工作,实施诚信招商策略,取得了良好成效。2012年,新签约项目22个,储备开发项目12个,引进州外实际到位资金90862万元。

狠抓园区建设不放松

开发区坚持“项目集中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建设”的思路,以良好的基础条件招引项目、发展企业,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凸显园区形象。积极推进青稞、畜产品等食品、药品、保健产品的生产研发,加快实施卡瓦格博饮用水、藏雄公司改扩建项目,启动了绿色产业园区道路、老虎箐环线道路、昆钢铁合金公司滑坡治理和香雪制药股份公司建设项目,促成了迪庆州城市中心养老院和松园迎宾广场项目落地并开展了前期工作,完成了源丰公司技改项目并投产,完成了舒达公司核桃加工基地办公楼改造及职工宿舍楼建设。以优质的服务和规范的管理促进园区发展,建立健全高效运作的管理模式,严格落实园区管理办法,整治园区秩序,加大园区服务力度,及时协调解决园区生产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大企业、大项目拉动园区经济增长。进一步做大做强老虎箐工业园区高载能基地建设,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做好能源保障工作,形成以昆钢为龙头的产业集聚,并着力推进铁合金系列产品深度开发。围绕绿色产业园区产业定位,继续推进以藏秘酒业为主的绿色产业开发,鼓励和支持企业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依托本地农产品优势,实现农产品深度加工,推进园区特色农产品产业群。

狠抓“三农”工作不放松

结合开发区实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年累计投入资金684.38万元,实施了新仁大沟三面光建设、人畜饮水改造、田间沟渠建设、村组道路改造、卫生厕所改造、水源林管护、钻井取水工程及提灌站维修等项目,继续推进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和村容村貌治理项目,切实改善了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积极培育青稞、玉米制种、生猪养殖、经济林基地建设等产业。全年共投入支农资金120.98万元,用于农用物资补助、农业科技实验推广及种养业发展。进一步加强畜牧、兽医工作,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和检疫,及时有效应对各类动物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狠抓社会事业建设不放松

开发区进一步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各项社会事业,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教育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中心完小新校区建设项目顺利推进,有望在2013年9月实现整体搬迁。公共卫生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年内全面完成了总投资170万元的新仁卫生所建设项目。食品药品监管得到加强,科技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公众科技意识和运用科技能力不断增强。进一步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功举办了迪庆州第五届老年门球轮执赛,进一步宣传推广了规范广场舞,组织开展了“乡村青年文化节”、全民健身日等活动,完成了开发区有线电视HFC网络改造工程和开发区“十一五”成就专题片制作工作,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稳步推进。把保障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千方百计开辟就业渠道,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失地农民转移工作。认真做好农保、城保和老龄工作,不断完善开发区社会保障体系,结合区情制定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补贴办法。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低生育水平进一步稳定。

狠抓管理不放松,政府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

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开发区机关行政管理制度》,拟定了《开发区管委会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开发区工农业用水管理办法》《开发区三方联席会议制度》和《开发区农民工工资支付不良信用单位认定联席会议制度》等,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加强源头管理。

在市政管理中,维护规划建设的有序发展,严格控制建筑红线及建筑整体外观,有效维护中心片区整体规划;进一步加强环境卫生治理,完成了环卫人员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对中心片区绿化、供水和路灯等设施的管理,树立良好城市形象。

加强项目管理和土地资源管理。实行项目跟踪服务制,对年内实施的重点项目确定负责人跟踪推进,确保项目有人管、管到位;严格项目预结算、设计及项目用地的组织报件报批和跟踪服务;加强工程现场监管力度,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加强国土资源的规范化管理,依法依规做好该区土地储备工作,为该区经济建设提供用地保障;制定了《迪庆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方案》,认真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衔接落实项目资金500万元,组织实施了老虎箐龙洞河地质灾害治理项目。

严格执法,加强环保。加强宣传教育,严格项目环保准入标准,加强对建设项目“三同时”的监督和验收管理,加强排污费征收管理,加大企业排污监管力度,积极采取措施杜绝违法排污行为,整改率达100%;严格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淘汰落后产能。截止目前,尼西鸡养殖场和兴农绿色食品公司开发区养猪厂两家企业的雨污分流+干清粪+废物综合利用减排项目工程建设已基本完工;迪庆光华冶金炉料有限公司淘汰2台6300千伏安矿热炉、新建16500千伏安矿热炉项目已全部完成建设,进入试生产阶段。

狠抓社会管理创新不放松,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迪庆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认真开展“四群”教育及“千促”活动,进一步巩固和促进了和谐的民族、宗教关系,促进了各民族团结进步。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认真办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不断加大,并成立了开发区社会管理创新综治维稳中心及投资服务中心。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落实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加大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及行政执法监督监察力度,各项安全生产措施有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进一步强化,保障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健全自然灾害、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体系及信息报告、应急救援等机制,处置突发事件能力进一步提高。

狠抓政府自身建设不放松,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增强

自觉接受州人大、州政协及人民群众监督,围绕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结合开发区实际制定了《开发区自身建设实施方案》,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注重干部职工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鼓励职工参加函授学习,积极组织人员前往上海、昆明、丽江、香格里拉等地参加各类教育和业务培训、“乡村双带人员”培训等,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技能。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充分调动部门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部门责任,狠抓落实,实行制度问责制。加强对工作人员在工作作风、组织纪律方面的明察暗访。支持做好区纪委对区党委、管委会部门负责人以及副科级干部逐一谈话交流。加强对农业农村政策落实、强农惠农资金管理、项目资金监管等方面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及项目建设在阳光下运作,有效杜绝了腐败现象的发生。(永基卓玛 解大钦 阿楚)

责任编辑: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