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走进香格里拉顺腾书城办公室,一位理着小平头,穿着朴素,精神矍铄,中等身材的男人就热情地将我们迎进屋。在一番介绍和寒暄之后,我才得知,原来他就是小杜书屋和顺腾书城的老板杜顺林。得知我们来采访,杜顺林显得格外高兴,当谈到自己创业之路时,他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一次偶然与报刊结下不解之缘 杜顺林家住香格里拉县三坝乡东坝村,家中共有兄弟姐妹4人。由于家庭困难,当时上小学五年级的杜顺林只好辍学回家,帮助家里干农活。成人后,杜顺林辗转各地州打工,最终又回到了香格里拉。 2001年,在老乡的帮助下,杜顺林成为香格里拉藏龙公司的一员。一年多后,公司因业务发展选派了杜顺林等人前往昆明培训学习,而这次培训也让杜顺林与报刊结下了不解之缘。 杜顺林说:“在昆明培训期间,白天培训晚上没事可做,就靠读书看报打发日子。”杜顺林是个非常精明而心细的人。回到香格里拉后,他发现当时香格里拉并没有专门从事卖报的人。瞅准这一商机,杜顺林毅然辞职,走上了艰辛的卖报之路。 阳光总在风雨后 谈到卖报的经历杜顺林感慨万千。从公司出来后,杜顺林身上没有一分钱,在一阵东奔西走后,终于有个朋友借给了他500元钱,这也是他最初的资本。随后,他便与春城晚报和都市时报两家报纸发行商取得联系,要求帮他们卖报纸。两家报纸发行商也答应每天供给他100份报纸。此后每天早上6点,杜顺林先到车站拿报纸,拿到报纸后便开始他一天的卖报生活,有时侯晚上一两点钟他还奔走在烧烤摊和大街上。从此,香格里拉县城有了一个叫卖报纸的人,他就是杜顺林。 杜顺林回忆说,“当时每天最多能卖出七八十份报纸,剩下的只能送亲戚朋友。虽然每天只有二三十元钱的赚头,但紧握着自己辛苦赚来的钱,感到无比欣慰,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卖报的信心和决心”。 “能像省城一样在街上设立报刊亭坐着卖报该多好!”这是杜顺林当年的愿望。 2004年,杜顺林的愿望实现了。通过市场分析,向香格里拉县建设局申请后,杜顺林在香格里拉县城金桥段设立了他的第一个报刊亭。让妻子守在报刊亭里,自己搞外送,开始从事报刊发行。2005年中旬,他又以云南报业集团名义申请开设了第二个报刊亭;2009年底,他又相继开设了4个报刊亭。同年,他向共青团香格里拉县委申请了贷免扶补贷款,投资近10多万元,开设了自己的第一个书店——小杜书屋。 与报刊亭相比,小杜书屋的图书丰富了,顾客也多了。由于书屋仅有20多平米,摆放图书后,店内显得十分拥挤。每逢新学期开学和周末,到他的书店里看书买书的人就更多了,书店更加拥挤不堪。 为给消费者提供舒适的购书环境,今年9月,杜顺林投资近百万元开办了香格里拉顺腾书城。香格里拉顺腾书城经营图书种类繁多,品种齐全,从报刊杂志到中小学教辅书籍,从文学类、经济类到社会科学类,应有尽有。书店里还专门设立了阅览区供读者在书店里看书、查阅资料。 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我有今天的成就是社会各界支持的结果,希望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做点贡献,回报社会。”这是杜顺林在采访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2011年,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杜顺林向我州16所中小学捐赠图书约10000多册,价值约6万多元。今年9月,他又向香格里拉县6所小学、4所中学和2所高中捐赠了价值约6万多元的学生教辅资料。 在杜顺林的书屋和书城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困难学生前来买书可以享受八折或五折优惠。 责任和用心成就事业 在采访中,杜顺林的电话总是响个不停。 “我订的书什么时候到?”“新书到了没有?”杜顺林始终耐心地解答着顾客的问题,认真查询着图书订阅登记资料。 来自香格里拉县便民服务中心的某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很早就认识杜顺林了,当时他还在卖报。他做事认真、踏实,服务态度好,我和身边好多同事都在他这里订阅报刊杂志。” 杜顺林说,自己从事报刊发行差不多10来年,连病都没有时间去看,有时病了匆匆打个小针又开始投入工作。正是凭借着自己对事业的执着和对广大消费者负责的态度,杜顺林也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肯定和支持,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一本《优秀生》让杜顺林与昆明飞微报刊图书发行有限公司结缘。时下该书很畅销,杜顺林便向该公司申请合作意向,并很快得到了答复。采访当天,昆明飞微报刊图书发行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灿刚好来到顺腾书城。李灿告诉记者,香格里拉属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市场较小,一般不在公司考虑范围之内。在接到杜顺林申请后,公司先后到30多家图书市场打听杜顺林经营情况。经打听后得知,杜顺林在业内的口碑非常好,做人厚道,做事扎实。李灿说:“现在只要杜顺林需要货,公司都会无条件给他安排发货。今后公司还会到香格里拉开展图书捐赠活动。”(记者 和泰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