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登亮作重要讲话 黄政红主持 杜永春等出席 杨照辉等到会指导 28日,州委书记张登亮等深入移民户家中座谈。 达日移民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庆祝达日生态移民新村建设现场会召开。 (普自林 石显尧 摄) 香格里拉网讯 (记者 普自林 石显尧) 28日,州委、州政府在德钦县奔子栏镇达日召开生态移民新村建设现场会。州委书记张登亮在会上强调,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十八大对“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总结好达日生态移民新村建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结合各地实际,推动全州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新水平,努力建设美丽迪庆。 州委副书记、州长黄政红主持会议。省扶贫办副主任杨照辉、省农业厅副巡视员文雅琴以及省林业厅、省国土厅、德钦县梅里太阳魂集团、云南农大相关领导应邀到会指导。州政协主席杜永春,州委常委、香格里拉县委书记余胜祥,州委常委、副州长农布央宗,州委常委、州委秘书长刘家训,州政府副巡视员肖建明出席会议。 张登亮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统筹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继续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十八大还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的目标,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不断深化州情认识,充分认识到迪庆作为农业大州,城镇化率低,是全国、全省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全州仍然有接近20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没有农村的小康、农民的小康,全州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成为空谈。我们必须用十八大精神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紧密联系推动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实际,紧密联系改革发展稳定中需要攻坚克难的问题,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迪庆特色的农业农村科学发展之路,为全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张登亮指出,达日生态移民新村建设,是州委、州政府立足全州农业农村工作实际,立足扶贫开发的现状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项目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为全州探索出了一条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的新路子。但“达日模式”只是实现全州农业农村工作跨越发展的有效模式之一。迪庆地理气候多样,各地区间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对于江边河谷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主要要立足于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以提高土地收益率为目的,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烟叶、青稞等高原特色农业,通过产业扶贫、整村推进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致富空间;对于山区具备生存条件的地区,主要要着眼于改善生产生活设施条件,发展药材等特色产业,实现就地脱贫、就地发展、就地致富;对于像奔子栏和羊拉部分高海拔,且丧失基本生存条件的地区,就必须采取集中连片开发的方式,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以跨越式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张登亮强调,达日生态移民新村建设,惠及奔子栏和羊拉两个乡镇近千名贫困群众,这是全州最贫困的群体,我们成功实施达日生态移民新村建设,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必将进一步坚定全州上下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和扶贫开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达日生态移民新村建设,让全州最贫困的部分困难群众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共享了改革发展成果。达日模式内涵丰富,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全州借鉴学习。达日生态移民新村建设取得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一是开发规划方案制定得好。以往我们搞异地扶贫开发,只注重改善生活设施,这次达日生态移民新村建设,生产生活设施一步到位,解决了移民持续稳定增收的产业问题,为实现移民“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改变了以往这些地区扶贫开发年年抓、年年穷的局面。二是项目资金整合得好。项目要推进,资金是关键,整合项目是整合资金的前提,有了科学的总体规划,就有了支撑项目的龙头,也就为整合资金搭建了宽阔的平台。三是体制机制创新得好。达日生态移民新村建设,在确立主导产业时选得准,并实现了土地使用权的一次到位,移民通过土地租赁、劳务收入参与了土地收益的多次分配,成为新型农业产业工人,为破解全州农业农村发展和现代农业发展难题提供了有益借鉴。四是群众路线坚持得好。达日生态移民新村建设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原则,从规划到建设的整个过程,都充分尊重民意,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实现了整个工作决策的科学化,激发了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摆脱了依赖思想。五是干部深入一线推进落实得好。事业的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参与建设的全体干部职工,转变作风,深入一线,用心用情用力组织和参与建设,赢得了群众的信赖。 张登亮强调,总结经验,学习典型,重在结合实际深入思考,重在通过学习推动工作、开创各地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各地区、各部门要通过学习,进一步统一做好农业农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深化对县情、乡情的认识,特别是乡镇,必须把“三农”工作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抓紧抓好,打牢全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基,打牢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要通过学习,总结好今年工作,谋划好明年工作,做到计划早安排,措施早制定,项目早落实。要通过学习,吃透政策、通晓外情、研透下情,科学制定好明年工作行动方案。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狠抓落实,切实提高乡镇基层干部的执政能力,提高抓好“三农”工作的水平,让“达日之花”开遍迪庆的山山水水,使全州农业农村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黄政红要求,各地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他对继续做好达日移民新村后续管理和产业培育提出明确要求。 杨照辉就达日生态移民新村建设对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借鉴意义和做好全州扶贫开发工作作了讲话。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现场参观,听取德钦县和项目指挥部情况介绍以及搬迁户代表发言。会议表彰了先进集体和个人。 各县县委、县政府及开发区,州及各县相关部门,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明天的生活更美好 ——达日生态移民新村建设现场会侧记 ♦ 普自林 石显尧 28日的德钦县奔子栏镇达日色贡通、习龙通两个移民安置点,弦子声声、彩旗飞扬,新搬迁来的156户群众身着节日盛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手捧洁白的哈达在村口迎接前来参加达日生态移民新村建设现场会的客人们。 一到现场,让大家眼前一亮,昔日荒滩被彻底改造,放眼望去,一排排崭新漂亮的藏式民居、宽敞的集体活动中心、太阳能、柏油路、太阳能路灯、篮球场格外夺目,层层梯田围绕着村庄。与会人员无不感慨地说:“这不就是我们都在努力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吗!” 记者在习龙通安置点采访时,参观了移民户司南农布的家,看到有客人来,司南农布激动地拉着记者的手从厨房到客厅、再到卧室、阳台逐一把每个房间介绍了一番。他说:“感谢党和政府,让我几十年来想从山上搬到江边的梦想得以实现。党委、政府不仅帮我们盖好了房子,还免费给我们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火炉、电视,还分到3亩多地。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刚把葡萄种下去。”记者了解到,司南农布是从羊拉乡规吾村最边远的自然村搬迁下来的,以前由于自然环境条件十分恶劣,家里每年种的庄稼还不够自己吃,还得出门打工扶持家用,生活十分拮据。他一直有个心愿就是搬到江边,但苦于条件有限,没能实现。直到去年,村里动员搬迁,他第一个报名,现在他的梦想实现了,搬进新房后,他就特别精神、特别高兴。记者看到,像司南农布大哥一样,在安置点群众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过去,不管党委、政府每年给我们再多的扶持,由于自然环境条件十分恶劣,使我们脱贫致富的进程推进得很慢,社会主义新农村、小康社会等美好的愿望简直想都不敢想……如今,党委、政府帮我们迁入新居,扶持葡萄种植,我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憧憬与希望!”羊拉乡规吾村仲农村民小组搬迁来的移民堆登在现场会上的发言道出了很多搬迁群众的心声。 长期以来,德钦县委、县政府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实施农村通路、通电、通水工程,但由于群众居住分散、小户成村、土地贫瘠、环境恶劣、海拔较高,远离乡镇集镇和公路沿线,生活在这样特殊环境下的农牧民,即使投入大量的扶贫资金,改善基础条件,但由于客观自然条件的限制,难以实现就地脱贫,造成了年年投入、年年贫困、生态恶化、长期扶贫、重复扶贫的不良循环。结合德钦实际情况,州委、州政府和德钦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大力实施“人下上、树上山”为主的生态移民开发战略,将山区、二半山区失去生存条件的群众搬迁至河谷沿线、交通沿线,全力推进集中连片扶贫开发。一步跨百年,德钦县达日生态移民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变了羊拉乡和奔子栏镇12个村民小组共156户群众的命运,还开启了德钦探索生态建设、移民搬迁、扶贫开发、产业建设四位一体的扶贫开发新模式。 在达日村学前教学点,与会人员看到18名不到6岁的小孩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快乐地玩着游戏。在移民新村,农村学前教育入学率达100%,远远高于移民前的水平。目前,达日移民安置点的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活动场所等公共事业设施全面配套建设,新增了篮球场、医疗室、活动室、活动广场、学前教学点,移民的幸福写在脸上、融在话中,大家充满了对新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如今,走出大山的移民,心变宽了,思想变活了,生活质量提高了,新村处处生机盎然,呈现出安居乐业的新景象。我们相信,美丽的不仅仅是今日的达日新村,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全州各族群众明天的生活将会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