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跨百年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2-11-26 18:27:59

美丽新达日 让移民搬得舒心

背靠在自家大门上,60岁的老阿妈林青卓玛惬意地晒着太阳。家里人都到地里干活去了,老伴死活也不让她下地。

在老人的记忆里,像这样悠闲的日子很少。在羊拉村九顶老家,她家五口之家却有近20亩地,基本上每天都有干不完的农活。可要遇到“老天爷”不帮忙,还得买粮食吃。

 得知记者的来意,老人把我们迎进了院子。上下两层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散发着刚建成的味道。170多平方米的房子布置得紧凑实用,客厅、厨房、卧室、卫生间一应俱全。

在一旁的指挥部工作人员说,过去在羊拉,要盖一所像样的房子差不多要两代人才能完成,而且传统的藏式土掌房人畜不分开,上面住人,下面关牲口,采光条件也差,有很多房子外面看着气派,其实里面空空如也。

“做梦也没想到能住这么好的房子,这要自家盖,可能一辈子也盖不起来。”林青卓玛一边领着我们参观,一边说:“政府为我们考虑得很周到,房子后面还留着盖畜圈的地盘。”

从老人开心的笑容里,看得出,老人对这里的居住条件很满意。也难怪,自嫁到九顶后,林青卓玛出过最远的门也就是到过乡政府,那还是为照顾生病的老伴去的。那一次,林青卓玛走了4个小时才到村委会,然后又足足坐了5个小时的车才到乡政府,出来时满天星斗,到达时已是月上树梢。

“现在虽说条件好很多了,可出门还是得从西藏芒康县绕行,到村里的路还没修好。”老人向记者倾诉:“过去在老家,最怕就是生病了……这下好了,卫生室就在家门口。”

漫步在色贡通、习龙通两个移民搬迁点,记者最大的感受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老百姓不仅住得放心,更住得舒心。

宽敞的文化广场、整洁的柏油路面、平整的农田、一流的塑胶球场、太阳能路灯,所有电线电缆入地、多功能活动室、集贸市场……可以说,在农村几乎应该有的公共设施,这里一应俱全,而且建设标准全州一流。为了发展集体经济,指挥部还一次性建盖了公共出租房、为每户搬迁户栽种了户均2棵经济林……

“再过两天,村里的学前班就要开学了,到时把六岁大的孙子也送去上学……”林青卓玛有说不完的高兴。

“新农村建设不是新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我们强化了乡风文明的制度建设和教育引导。”德钦县委书记和忠华告诉记者。

针对移民新区群众精神文化重新起步,社会管理重新组建的实际,德钦县委、县政府组织专门力量,与村民共同协商,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适用管用、村民普遍认同的村规民约、党组织建设、“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办法”、移民安置办法、土地流转办法、产业发展办法、环境卫生管理等19项管理制度,把村干部依法民主管理、家庭教育子女、孝敬长辈,妇女勤俭持家、讲究卫生,僧尼遵规守戒、修行利民,群众尊老爱幼、团结互助都纳入了制度建设的范畴,努力营造家庭和睦、邻里和善、人际和美、社会和谐的氛围。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