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引来幸福泉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2-11-12 19:38:57

——德钦县奔子栏镇达日综合开发见闻(一)

记者 杨洪程

【编者按】近年来,迪庆州扶贫开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依然是迪庆面临的州情实际。如何进一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推进迪庆实现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实现和全国全省同步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扶贫工作是重点。从2010年开始,州委、州政府和德钦县委、县政府针对现行扶贫重点户居住分散、生态环境差、生存条件恶劣、投入成本高效益低的实际,大胆探索实施“人下山、树上山”生态移民战略,推进奔子栏镇达日村实施集中连片综合开发,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推得开”的目标,采取建设资金捆绑、完善基础设施、产业建设跟进、社会保障统筹、公共服务到位、组织制度配套健全等措施,让涉及羊拉、奔子栏两个乡镇的156户移民搬迁户搬得安心、搬得舒心、搬得放心,成为全州扶贫开发、城镇化建设、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标志性示范工程。近日,香格里拉网记者深入达日村采访,所见所闻,感触颇深,特刊出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达日村生态移民户央宗在家门口用手机告诉在香格里拉中学读书的儿子说:“搬到新家后,我们的日子比过去好多了。” ( 杨洪程 摄 )

11月8日上午9时,记者来到德钦县奔子栏镇达日村此里诺吉家时,他家全家人正坐在沙发上收看党的十八大开幕大会现场直播,一家人边看边连连点头称赞。

直播节目结束后,此里诺吉才接受记者采访。他高兴地说:“搬进新居后,我们告别了缺水的日子,是共产党引来了幸福泉,滋润了我们的心田,让我们过上了新生活。”

说完,此里诺吉带记者参观了他家的供水设施,自来水管道是预埋的,洗澡间、卫生间、厨房24小时都有自来水。

“过去,我们别说洗澡,就连喝水都很困难,一年到头洗不上一次澡。现在好了,什么时候想洗澡就什么时候洗。”此里诺吉说。

此里诺吉家从奔子栏镇叶日村搬来,在德钦县生态移民综合开发项目中得到了实惠。像他家一样,搬到奔子栏镇达日生态移民定居点的156户游牧民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家家户户安上了自来水,幸福泉流进了大家的心田。

中午的阳光暖暖地照在新开垦的达日村葡萄基地上,此里诺吉和其他搬迁户一样,在灿烂的阳光下开挖葡萄定植槽,尽管劳动很艰辛,但大家的脸上都写满了幸福。

31岁的藏族汉子此里扎西是从羊拉乡规吾村搬到达日村的。他边劳动边说:“我们村12户人家都是搬迁户。搬到这里很好,这里不仅不缺饮用水,就连农田灌溉也有水了。”

记者了解到,去年,由于大旱,此里扎西所在的村子青稞颗粒无收。“我们村靠天吃饭,平时喝水要靠接雨水。干旱时,不要说农田灌溉,喝水都十分困难。”此里扎西接着说:“现在好了,党委政府把水引到农田,天再旱也不怕了。

据了解,达日村地处干热河谷,干旱少雨,是一个滴水贵如油的地方,那么,达日村群众又是如何享受到甘露滋润的呢?

11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达日村村委会采访时,村委会负责人说:“达日大沟全长15公里,水源地在羊拉境内,去年1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工程施工难度大,其中最难建设的是倒虹渠。”

记者沿着村委会背后的羊肠小道走向倒虹渠,陡峭的山坡寸草不生,山体岩石裸露。山路弯曲、陡峭,往山上爬,鼻子都要挨到膝盖了。记者走一步停一步,约48分钟,终于见到了倒虹渠。建筑把两座大山连接起来,如一条倒挂着的“彩虹”,因此得名。

记者心中暗想:“建设者是如何建成这道‘彩虹’的呢?”村委会负责人说:“建设倒虹渠艰辛又艰险。为了达日村的群众能喝到干净清澈的自来水,施工人员系着安全索悬在峭壁上施工,冒着生命危险,硬是把倒虹渠建成了。”

“这是一项投资1000多万元的民生工程。”此里扎西深有感触地说,“是党和政府为我们引来了幸福泉。”

链接:

张登亮:把达日村打造成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