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前的藏房屋顶。 改造后的藏房板岩屋顶。 特色林产业让百姓走上致富路 天然林禁伐后,迪庆州这个靠木头吃饭的贫困地区,财政来源没有着落,从事伐木和木材加工的农副工失出了经济来源。迪庆的发展之路究竟在何方? 州委、州政府审时度势,顺势而谋,在深化对州情再认识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全州经济和产业结构,寻求和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确立了按照“四个走在前列”总任务,紧紧抓住发展、稳定、民生三件大事,坚持“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的发展思路,依托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教育现代化四轮驱动,实施“绿色经济、人才优先、投资拉动、品牌支撑”发展战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生态、和谐迪庆,努力把迪庆建设成为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 立足地理优势,迪庆州开发建设了生物创新园区、高山植物园区,同时发展了以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饮品工程、以香格里拉藏药为龙头的医药工程、以核桃业及松茸、森林蔬菜等林下资源为龙头的食品工程,加快迪庆生态经济建设步伐。 如今,生态产业建设成果惠及广大农民。香格里拉县在金沙江河谷地带大力推广种桑养蚕,沿江农民养蚕经济收入超过数百万元,该地区林木覆盖率几年中提高了5%左右。德钦县在梅里雪山脚下的干热河谷区集中连片种植优质葡萄,有的农户年收入达2万多元。维西县依靠当地优势,建设核桃、油橄榄、红豆杉、药材等基地,目前已经产生了良好的效益。 此外, 迪庆州坚持经济运行生态化,改变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生产方式,以生态技术为基础,实现社会物质生产的良性循环,并将成功经验和科学理念引向更宽领域。转变传统农牧业发展方式,以科学养畜为抓手,加快推进牲畜圈棚养殖及贮草设施建设,着力培育生猪、牦牛养殖基地。大力发展葡萄、药材、花卉、油菜、青稞基地建设;着力推进核桃、红豆杉等木本经济发展,全力壮大旅游文化、生物和水电绿色经济产业,不断推进绿色经济强州建设。经济产业、经济园区、经济工程的建设,再加上群众对生态产业建设的积极参与,使迪庆州不仅摆脱了天然林禁伐后的困境,并走上了一条富裕之路。 为改变“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状况,我州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明确了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目标,发展以核桃为主的三大特色经济林基地,大力开发林下资源和野生动物驯养,发展林下种植养殖,提升森林生态旅游品牌,扶持培育涉林龙头企业。 截止目前,全州特色经济林基地达70万亩,其中核桃保存面积达62万亩,年产核桃1.95万吨;涉林种养殖业专业合作社8户;涉林企业5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7家;观赏苗木企业5家,产值1160万元;野生动物驯养企业9家,驯养繁殖野猪、梅花鹿、环颈稚等,产值达1016万元;核桃加工企业3家,年加工能力1.16万吨,产值1.13亿元;以松茸、森林蔬菜等林下资源为主的省级龙头加工企业5家,年加工能力4850吨,产值2.36亿元。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州林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林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逐渐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提升了迪庆林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使林产业在原有基础上逐渐做大做强,成为藏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产业。 至2011年底,全州林业产值达11.7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农民从林业获得的人均纯收入达1200元左右。林产业的健康发展,使迪庆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拓宽了林农增收渠道。 同时,州委、州政府以“三江并流”和香格里拉品牌为依托,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整合旅游资源,坚持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建设“五大国家公园”,全面推进旅游“二次创业”,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向中外游客展示迪庆高原绮丽多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旅游产业实现快速发展。2011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817.6万人次,比1997年增长3606.5%,实现旅游总收入774869万元, 比1997年增长11055.3%。突出森林旅游,实现了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共同发展、相得益彰的新气象。通过大力开展生态环境建设,迪庆州走出了经济发展、生态改善、农民增收“三赢”的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