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山水画卷 做生态文章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2-10-14 18:45:46

——迪庆州生态建设纪实

●永基卓玛

喜获补偿金。

普达措国家公园内的碧塔海。

迪庆州地处横断山脉“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地带,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迪庆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迪庆各族人民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关系到两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林业承担着保护建设生态环境和培育发展林业产业的职能,自“十五”以来,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迪庆州按照省委省政府“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和州委、州政府“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的发展思路,走上了一条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同时大力培育非木材林产业发展的路子,切实把生态环境建设和群众脱贫致富结合起来,促进了全州林产业的科学有序发展。

为了改善迪庆的环境,迪庆州各级党委政府带领群众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倡导环保理念,构建生态文化,植树造林播绿,发展生态经济……到目前,全州林业用地面积2826.63万亩,占全州国土面积的80.54%,全州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65%上升到了73.95%,居全省首位。如今,迪庆,这颗雪域高原上的明珠,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

天保工程让迪庆山川葱郁锦绣

现已退休的香格里拉县林业工作者杨振华说:“1998年以前,我的工作是砍木头,每天电锯嗡嗡作响,大树隆隆倒下。1998年以后,我的工作是植树护林,种树苗下土,护树木成长。”杨振华工作的转变充分体现了迪庆州生态建设的历史性转折。

1998年是迪庆林业的历史转折点,随着国家天然林禁伐令的下发,砍树人变成护林人,迪庆州林业干部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保护生态的时代大潮中。

从1998年9 月1日起,迪庆州全面停止了天然林采伐,停止林区审批划拨,停止修筑林区公路,封存采伐工具,做到斧锯入库、锄头上山,实现了“少砍树、多栽树”,把“森老虎请下山”的总体要求,做到了令行禁止,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了高度一致。迪庆州委、州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州情的认识,抓住机遇,调整产业结构,提出了“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林业由过去的支柱产业调整为重要的基础产业,确定了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全州林业工作的重点,实现了全州经济发展目标的重大转变。

上世纪七十至九十年代末期,开发金沙江林区的过程中,为了支援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地方财政的需要,在迪庆州境内先后建立了省、州、县三级6个国有森工企业,从事单纯的木材生产经营活动。停止天然林采伐后,全州1447名森工单位职工成为了失业转产分流对象。为了真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决定,彻底改变森工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采伐利用与保护培育、森工与营林相脱节的弊端,建立集森林资源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为一体的经营管理机制,迪庆州委、州政府采取果断措施,作出撤销森工企业建制,在全州建立22个国有林场的决定,对各级森工企业实行属地管理,对全州6个森工企业进行转产分流,全州1447名森工企业职工安置到所属的国有林场,实现了森工企业职工的再就业,确保我州天然林保护工程顺利实施。

天保工程的实施使森林植被得到恢复。

维西县核桃种植基地。

国有林场建立后,及时将全州2583万亩天然林管护责任落实到各个责任单位。根据我州森林面积大、林中有村、村中有林和林牧、林农交错的特点,对森林管护实行层层落实、各负其责、分片管理、承包管护的办法,具体措施是:将全州森林管护任务划分到各个责任单位,自然保护区统一由保护区管理机构进行管理,保护区以外的国有林统一划拨到各个国有林场经营管理,集体林由集体林权属单位经营管理。在各自的管辖区内划定职工管护责任区,实行森林防火、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和森林资源培育的承包责任制,把管护责任落实到山头地块,落实到每个管护人员,明确每个林班、小班的责任人,做到“五定五有”。对管护工作实行层层考核,责、权、利相结合,层层签订责任状和管护合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使天保工程真正成为各级政府的行政一把手工程。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锦绣山川,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保护利用并重建绿色山川的攻坚战:通过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在全社会倡导环保理念,开展绿色教育,构建生态文化。与此同时,还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一是停止商品木材采伐;二是加强林业队伍建设和林业基础建设;三是实行林业建设多元化体制。全州建立了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2个国际重要湿地。这些措施的实施加快了林业建设步伐。

此外,迪庆州还依托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农村能源建设、长江防护林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等6大工程,形成了林业建设重点突出、整体推进的局面,初步构建起了以工程造林为主体,社会造林和全民义务植树共同发展的造林绿化新格局。

天保一期工程国家累计下达我州公益林建设任务219.196万亩。按照工程建设要求,严格按程序办事,遵照“先设计,后施工”的原则,搞好项目作业设计。同时按“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安排工程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从设计到施工的每一个工序进行严格检查、落实、把关,认真组织实施公益林建设项目。期间,全州共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219.19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5.28万亩,封山育林157.1598万亩,模拟飞播造林15.49万亩,森林抚育9.966万亩,人工促进天然更新21.3万亩。

天保工程一期累计投入资金达56618万元,其中:财政专项资金44528万元,公益林建设项目资金12089万元。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2583万亩,占下达计划任务数的114%。

 

改造前的藏房屋顶。

改造后的藏房板岩屋顶。

特色林产业让百姓走上致富路

天然林禁伐后,迪庆州这个靠木头吃饭的贫困地区,财政来源没有着落,从事伐木和木材加工的农副工失出了经济来源。迪庆的发展之路究竟在何方?

州委、州政府审时度势,顺势而谋,在深化对州情再认识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全州经济和产业结构,寻求和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确立了按照“四个走在前列”总任务,紧紧抓住发展、稳定、民生三件大事,坚持“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的发展思路,依托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教育现代化四轮驱动,实施“绿色经济、人才优先、投资拉动、品牌支撑”发展战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生态、和谐迪庆,努力把迪庆建设成为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

立足地理优势,迪庆州开发建设了生物创新园区、高山植物园区,同时发展了以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饮品工程、以香格里拉藏药为龙头的医药工程、以核桃业及松茸、森林蔬菜等林下资源为龙头的食品工程,加快迪庆生态经济建设步伐。

如今,生态产业建设成果惠及广大农民。香格里拉县在金沙江河谷地带大力推广种桑养蚕,沿江农民养蚕经济收入超过数百万元,该地区林木覆盖率几年中提高了5%左右。德钦县在梅里雪山脚下的干热河谷区集中连片种植优质葡萄,有的农户年收入达2万多元。维西县依靠当地优势,建设核桃、油橄榄、红豆杉、药材等基地,目前已经产生了良好的效益。

此外, 迪庆州坚持经济运行生态化,改变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生产方式,以生态技术为基础,实现社会物质生产的良性循环,并将成功经验和科学理念引向更宽领域。转变传统农牧业发展方式,以科学养畜为抓手,加快推进牲畜圈棚养殖及贮草设施建设,着力培育生猪、牦牛养殖基地。大力发展葡萄、药材、花卉、油菜、青稞基地建设;着力推进核桃、红豆杉等木本经济发展,全力壮大旅游文化、生物和水电绿色经济产业,不断推进绿色经济强州建设。经济产业、经济园区、经济工程的建设,再加上群众对生态产业建设的积极参与,使迪庆州不仅摆脱了天然林禁伐后的困境,并走上了一条富裕之路。

为改变“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状况,我州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明确了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目标,发展以核桃为主的三大特色经济林基地,大力开发林下资源和野生动物驯养,发展林下种植养殖,提升森林生态旅游品牌,扶持培育涉林龙头企业。

截止目前,全州特色经济林基地达70万亩,其中核桃保存面积达62万亩,年产核桃1.95万吨;涉林种养殖业专业合作社8户;涉林企业5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7家;观赏苗木企业5家,产值1160万元;野生动物驯养企业9家,驯养繁殖野猪、梅花鹿、环颈稚等,产值达1016万元;核桃加工企业3家,年加工能力1.16万吨,产值1.13亿元;以松茸、森林蔬菜等林下资源为主的省级龙头加工企业5家,年加工能力4850吨,产值2.36亿元。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州林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林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逐渐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提升了迪庆林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使林产业在原有基础上逐渐做大做强,成为藏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产业。

至2011年底,全州林业产值达11.7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农民从林业获得的人均纯收入达1200元左右。林产业的健康发展,使迪庆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拓宽了林农增收渠道。

同时,州委、州政府以“三江并流”和香格里拉品牌为依托,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整合旅游资源,坚持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建设“五大国家公园”,全面推进旅游“二次创业”,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向中外游客展示迪庆高原绮丽多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旅游产业实现快速发展。2011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817.6万人次,比1997年增长3606.5%,实现旅游总收入774869万元, 比1997年增长11055.3%。突出森林旅游,实现了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共同发展、相得益彰的新气象。通过大力开展生态环境建设,迪庆州走出了经济发展、生态改善、农民增收“三赢”的路子。

维西县攀天阁乡天然林保护工程区。

香格里拉县小中甸苗圃培育的川西云杉苗木。

公益林让迪庆山更青水更秀

2011年,香格里拉县东旺乡新联村民委员会色仓村民小组农户阿扎,领取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35325.82元。实施生态效益补偿,充分调动起农民护林积极性,村民们还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养蜂、养鸡,开展各种林下种植,各类野生菌、森林蔬菜、中草药等林下资源得以有序开发,良好生态变成了“摇钱树”,公益林成为农民发展经济的“绿色银行”。2011年,香格里拉县全县仅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就使全县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500余元。

州委、州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林业工作,始终把公益林管护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作为加强生态建设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安排部署,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快速增长,促进了农民增收,充分调动了林权所有者爱林护林积极性。自2009年实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以来,全州补偿资金累计达到2.28亿元,真正成为全州建设规模最大、投入最多、惠民最广的生态工程和民生工程。国家级公益林涉及全州29个乡(镇)185个村民委员会,惠及林农29.30万人;省级公益林涉及全州26个乡(镇)142个村民委员会,惠及林农15.61万人,为全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森林迪庆打下了良好的生态基础。目前,全州生态公益林总面积2650.61万亩,占全州林业用地面积的93.77%。公益林覆盖了全州重要生态区位及生态脆弱地区。

同时,迪庆州妥善处理促减排与保增长的关系,在治污工程、结构调整和监督管理3大减排措施上狠抓落实,积极创新污染减排政策机制。广泛开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教育和创建活动,全面加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自觉走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广太阳能、沼气、节柴灶、木板民房石材替代为主的农村新型能源,实施香格里拉县城集中供热项目,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活性森林消耗量。

2011年,全面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且随着补偿标准的提高,不但让农户得到了实惠,促进林改工作顺利推进,而且还让广大农民吃下了“定心丸”,增强信心,从而自觉增加对保护和建设生态公益林的人力、物力投入,实现森林资源的增长和生态状况改善的可持续发展。2011年德钦县羊拉乡甲功村民委员会别吾村民小组农户斯那此里获取补偿资金7742元,为省级公益林补偿资金最高获得者。

实施生态效益补偿,森林生态防护效能明显增强。我州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以后,不断加强封山育林、封山管护工作,造封并举、造管并重,实现了森林资源数量的持续增加和质量的明显提升,全州森林生态状况持续改善,森林生态防护效能持续增强,农民从林业中得到的收益显著提高,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林业重点工程的深入开展将使迪庆的山更绿、天更蓝、水更清。

“青山常在,绿色永存。”加强生态环保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在可持续发展观的统领下,迪庆人正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路,铺设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迪庆这颗高原上的绿色生态明珠,必将更加璀璨靓丽,造福一方人民。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