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教师节 送不送礼仍存争议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9-10 09:05:23

今天是第27个教师节。教师节,是一个尊师重教,提高老师地位的传统节日,如今延伸成了以送礼为载体的感恩节、“送礼节”,送礼的方式也变得多样化。每年的教师节,一些家长得知身边很多人都给孩子的老师准备了教师节礼物时,因心里不踏实,都在考虑是否跟老师“意思意思”,会在为送还是不送、送多少、送什么等问题上纠结一番。

学生:对老师怀着感恩的心

教师节已深入人心,这是记者采访时的第一感受,很多学生不仅知道,部分学生,特别是幼儿园以上慢慢懂事的学生,还打算给老师送礼,初衷也相当单纯,主要是感激老师。昆明大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李丽毫不犹豫地表示自己会送礼给老师,问为什么,她说:“我要送给老师的是一朵鲜花,因为我们不听话老爱惹老师生气,老师看到美丽的鲜花,心情就会好起来。”

昆明二十四中初二学生程婷也蛮善解人意的,他说:“老师的喝水杯总是被班里的男生摔坏,教师节来了,我要买个杯子送给老师,老师每天上课都要讲很多话,一天下来嗓子都是哑的,有个水杯,那么老师嗓子不舒服时,就可以用它来喝水润喉。”

高三学生张丽表示:“我自己动手折不同颜色的五角星,把它们装在许愿瓶里送给老师,每一颗星都带着我满满的祝福,老师每天和我们一起奋斗很辛苦,在即将高三毕业告别老师的时候,我会在教师节,用独一无二的这个礼品,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大学生小李说:“现在上大学了,才发现上小学和中学时的师生情是最难忘的。教师节,我虽然没跟中小学老师在一起,但我要给以往对我影响很深的老师发条祝福的短信,或者打个电话问候一下。”

老师:希望送一颗真诚的心

老师心态一:

能被理解就心满意足了。麻园小学的刘老师说:“每年教师节,我都会收到孩子送的鲜花和卡片,我会把这些卡片收集起来,放在一个盒子里珍藏。”他还说:“其实,凡是孩子精心准备的,一张简单的贺卡、一朵鲜花、一颗小别针,哪怕只是递上一张小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师节日快乐,都能让老师感觉到孩子的心意。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本职工作,老师不图学生送什么贵重的礼物,只要学生能取得进步,孩子和家长能真正地理解,能主动配合老师的教育工作,就心满意足了。”

老师心态二:

好好学习就是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昆明二十四中学的纪老师说:“其实我最高兴的不是收到学生送的礼物,而是孩子们若干年后还记得我,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还有心回学校看我一眼,这样就说明我做老师还是成功的。”她还说:“现在一些家长采用送大礼的方式,希望老师能多关照自己的孩子。其实是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不自信的表现,不相信孩子自身的学习能力,认为如果不送礼孩子在学校就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实际上,老师也没有权利来决定孩子成绩的好坏,关键还是靠孩子自身的努力。送礼反而会无形中给老师施加一种压力,孩子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就是对老师最大的安慰,就是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

老师心态三:

希望送的是一颗真诚的心。在云南民族大学任教的陆燕老师说:“我不反对学生给老师送礼,但送的必须是学生自己发自内心、心甘情愿的,并且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的东西。”她说:“给我印象最深的礼物,是有一次我在一个偏僻的地方任教时,有个学生特意跑到郊外,因为实在买不到别的东西,就买了双袜子送给我,还附上了一张卡片。那双袜子至今我都没舍得穿,被我当做纪念品珍藏起来了。”

家长:比孩子想法复杂得多

家长心态一:

担心送礼没有尽头。市民吴女士的孩子今年刚上幼儿园,她说:“我会让孩子画一幅蜡笔画,送给老师。不赞成送礼,因为如果从幼儿园就开始送礼,那小学、中学、大学也要一直送下去,送礼就没有尽头。更何况幼儿园正是小孩的起步阶段,孩子应该在单纯的环境下成长,给老师送礼会给小孩子留下不好的影响。”市民王先生的孩子如今上大学,他联系过往的经历,也赞同吴女士的看法:“孩子在上小学、初中、高中的时候,我跟老师联系比较紧密,不光每个教师节,即使其他节日,也都给老师送礼,导致孩子以为有老师关照,学习不努力不说,还学会了顾面子和攀比,我觉得不一定要送礼,但平时得尊重老师。”

家长心态二:

送礼主要是表表心意。家住昭宗村的张先生说:“我的孩子今年上初二,一直以来送礼都是孩子自己拿主意,老师辛苦教育孩子,送点东西我们也能理解。送的都是钢笔、笔记本、小盆栽之类,花不了多少钱,主要是表表心意。我一个月就一千多块的工资,送不起大礼,也觉得送大礼没有必要。”

家长心态三:

希望老师多照顾孩子。家住麻园五号的家长胡女士说:“我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给老师送礼了,主要是想让老师在学校多照顾孩子。由于教师节和中秋节恰巧临近,我们一般都会给孩子的主科老师和班主任送月饼或者送果篮。今年我打算给孩子的老师送蜂蜜,因为蜂蜜可以泡水喝,既润嗓又保健,送给男老师女老师都可以。”家长余女士说:“送和不送不一样,现在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老师说话的轻重都可能影响到孩子,送了礼老师可能会对孩子好一点。老师以前对我孩子不好,可那次送了礼后,老师对孩子好多了。”张女士也觉得送点跟不送点不一样,她说孩子上幼儿园小班,比较顽皮,经常把裤子尿湿了,不好好吃饭,怕老师对孩子不好,就跟老师送点购物卡。

家长心态四:

多数家长属跟风送礼。采访中,许多家长坦言自己从小学甚至从幼儿园就一直跟老师送礼。肖先生的孩子今年上高二,他说:“我从孩子入幼儿园就开始给老师送礼了,从送贺卡,到送红酒、白酒、茶叶、保健品及土特产等,到包两三百元红包,今年打算直接送几百块的购物卡。”

一些家长表示,原本不想花更多的钱送礼,主要是看到别的家长都送,而且礼品不薄,自己不送,就显得过于小气,会感觉心里不安和不好意思。一般家长表示通常只会送几百元,最多不超过500元。

家长心态五:

靠送礼巴结老师适得其反。昨天放学,记者在大观小学采访时,也有多位家长表示自己不会送礼。在他们看来“真正为人师表,有师德的老师不会在意送多少,更不会因为家长没送礼而区别对待孩子。”不准备送礼的家长还认为:“关键是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别给老师惹麻烦,只要自己的孩子听话、努力学习,老师自然会喜欢,会看重他。学得好不好是孩子自己的事,靠送大礼来巴结老师,有时反而适得其反。”

律师

累计超收5000元可定罪

送不送,送多少,也引起了律师的关注。一位律师认为,如果只是一张贺卡、一束鲜花,哪怕是一盒月饼、一罐茶叶,那都可以理解为是家长的心意,但如果礼品加大到名牌手机、手表、包包,那“心意”就明显变味了。那么,收受多少礼物会构成犯罪呢?据介绍,公办教师累计收受数额达到5000元以上,就可认定为受贿罪(针对国家工作人员);私立学校的老师情况相同的,则属于一般商业贿赂,可参考企业、公司人员受贿罪判刑,“一般商业贿赂罪的量刑根据涉案金额多少分为3个等级,金额较大的可判3年以下有期徒刑,巨大的可判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特别巨大的则可判刑10年以上。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量刑则更高,涉案金额较大的,即可判处3至10年有期徒刑”。律师还提醒,如果还有索贿、谋取非法利益等情节,后果将更为严重。比如一些家长通过送礼,想为孩子争取名校的学位,或者获得学校的工程项目等等。

质疑

许多退休老师反被遗忘了

记者在网上看到,教师节送月饼票、购物券、牛奶、水果、烟酒等已经是“常规项目”,送礼花样层出不穷。据某网站一项调查显示,62.5%的家长选择送红包,大半家长是为了不让孩子吃亏而跟风送礼,真正出于感恩送礼仅有5%。记者发现即使在教师节之际,许多参加工作的人员都基本不再送礼给老师了,甚至连老师的电话也没记了,多年也不联系,退休老师是常被人遗忘的“角落”。这就让人对送礼有了质疑:“要是尊师重教,这些干了一辈子的老师才是更应当受到尊重,怎么就没人送礼呢?”一位退休老师当听到记者问这个话题,立即有失落感了,并表示不想谈及这个话题。

广州妈妈网一则帖子也让人看到送礼的初衷“变味”了。该网聚集了不少本地的年轻家长,晒礼物清单也成了最近的论坛热点。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一位黄埔区家长说他的一位同事送了2000元,才让女儿从倒数第一排挪到倒数第二排,而且,刚开始这位家长送的1000元还被拒收,加码到2000元才成事。这个帖子短短几天就引来超过一万次点击,不少家长都感叹送礼成风。

▼ 链接

国内10所学校倡议教师节不收礼

据悉,发出“今年教师节不收礼”倡议的10所中小学包括:上海市七宝中学、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石家庄市第一中学、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山东省实验中学等。(云南网)

链接:

 别让庸俗“谢师”辱没教师节


别让庸俗“谢师”辱没教师节

  教师节又到了,这些天不少人为“谢师”而忙碌,还有不少商家借机打起了“谢师”商战。

    学校里,“谢师”的场景更是随处可见。一位学生家长表示,孩子所在学校70%左右的家长都会在教师节给老师“表示表示”。眼见得学生家长忙着“谢师”,不仅给学生家庭增加了负担,也污浊了纯洁的校园。

    咱们这个讲究礼仪的国度,历来崇尚“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然而,这些年日子过得宽裕了,些微小礼嫌“寒酸”,“拿不出手”,于是学生家长们就互相攀比起来:你送钱,我送“卡”;你请家常便饭,我请山珍海味,把教师节这个尊师形式庸俗化了。

    大多数教师是看重职业规范的。他们认为,为人师表,就要对学生发自内心地关爱,而不能把授业解惑当成一种物质“交易”,更不愿意看到纯粹的师生关系蒙上“铜臭”。一位教师说得好:“老师就应当身正为范,不能贪图小利让学生瞧不起。”

    但也确有个别教师不那么“斯文”,不那么讲究“师尊”。他们把学生家长送礼宴请当成天经地义,对没有能力“谢师”的学生漠然相看;更有甚者,个别教师还把“礼数”的多寡当成区别家长和学生“好赖”的标准,一时“礼数不到”,就会报以“颜色”,令学生家长谈“节”色变。

    毫无疑问,尊师重教永远是一个文明社会唱响的旋律。尊重知识,崇尚学问,也永远是全社会的追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人民教师更应当自重自省,坚守底线,处处为人师表,事事洁身自好。

    人们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赞美教师这个职业,是希望教师培养出一代代社会栋梁;人们看重教师节,是期望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愈加浓烈。在教师节到来时,学生家长通过各种形式向教师们表达敬重之情,本无可厚非。比如有的学生送上手工绘制的贺卡,有的送来一束鲜花,有的在教室黑板上写下“老师辛苦了”,都能给辛勤的园丁带来节日的温暖。

    不少教师表示,教师节只要能收到一句发自内心的问候就足够了,一些学生家长过于物质化的“谢师”反而有辱教师节。在他们看来,只有保持“师尊”的教师,才能赢得人们由衷的尊重。(新华网)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