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美味不要毒 警惕这些野生蕈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7-12 10:45:47

毒红菇。

白毒伞。

秋盔孢伞。

毒伞。

窝柄黄乳菇

毒蝇伞。

云南是野生蕈的王国,世界上可供食用的野生蕈有600多种,中国有360余种,而云南就占了270多种,居全国第一。每年6月至9月,是各种野生蕈生长采食季节,也是误采误食野生毒蕈中毒的高发季节。记者昨日从云南省疾控中心了解到,一些市民对野生蕈知识及中毒危害认识不够,我省食用野生蕈中毒事件有所增加。专家表示,平日里市民用颜色和分泌物等来判断蕈子是否有毒并不可靠,有些“经验之谈”甚至是误区。

食堂婚宴禁食用野生蕈

鉴于目前我省野生蕈中毒防控工作的严峻态势,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中毒事件的发生,云南省疾控中心建议各州(市)积极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应急队伍、预案及物资储备等要及时到位。加强中毒事件的监测、报告与处置,发现中毒事件要按要求及时开展现场调查和处置,按照国家有关要求进行上报。

同时,禁止学校、集体食堂加工野生蕈,各类宾馆、饭店、餐厅在举办会议、婚(寿、丧)宴等集体用餐活动时,不得提供野生蕈类。食用野生蕈后,如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症状,应及早到附近医院就诊。医疗机构在积极抢救中毒病人的同时,应及时将情况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餐饮经营企业要严把野生蕈采购关,严格加工,并留样备查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

食用野生蕈也不能过多

省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市民,食用野生蕈时,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发生中毒。不要采自己不熟悉的蕈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野生蕈。去市场购买野生蕈时,最好买曾吃过的,没发生任何危险的野生蕈。不同品种的野生蕈不要全放在一起加工,万一其中有一两朵有毒就麻烦了;况且各种野生蕈所含的物质不同,混杂起来可能会产生新的有毒物质,没毒的蕈子也变成有毒的了。

野生蕈最好是加工彻底熟透了再吃,别急火快炒只图口感好,烧烤野生蕈更是不可取。例如食用牛肝蕈,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煮熟再炒,以降低发生中毒的可能性。同时,食用野生蕈时最好不要饮酒,吃野生蕈时喝酒会加重中毒,这是因为有的野生蕈虽然无毒,但其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起化学反应,或促进毒素吸收而加重中毒。

食用野生蕈也不能过量,最常见的是“见手青”(又叫红牛肝蕈)这类有一定毒性的野生蕈。哪怕加工得再好,如果吃得过多,毒素在体内积蓄起来,超过人体的解毒极限,后果可想而知。吃完野生蕈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