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维西县综合贸易公司改革发展纪实 |
在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腹地——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有一家开发绿色资源、发展绿色经济、带动千家万户致富的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维西县综合贸易股份合作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在逆境中依靠科技进步破浪前进,在创新中领跑维西生物产业取得了突出成绩。 科学管理闯新路 综合贸易公司的前身是维西县综合加工厂。在计划经济时代,综合加工厂以生产白酒、豆腐、酱油等产品为主,生产什么、怎么生产全由政府说了算。改革开放后,民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白酒、豆腐等市场“蛋糕”悉数被民营企业和个体户分割,体制僵化的综合贸易公司举步维艰,到2005年,综合贸易公司负债达97.3万元,资不抵债,面临倒闭的危险。企业何处去?职工何处去?上级关心、职工关注! 固步自封只能是死路一条,改革才有出路,创新才有希望。就在综合贸易公司行将倒闭的时候,维西县委、县政府组织由经贸委、发改委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组进驻公司推进改革。 通过民主方式,选举张学军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并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 公司班子认真分析综合贸易公司积弊:思想不能与时俱进,观念陈旧;管理机制体制落伍,因循守旧;产品技术含量低,生产成本高,缺乏竞争力。 找到了问题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剩下的另一半就是找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公司班子把改革企业管理体制机制作为突破口,制定了改革方案,探索推行现代企业制度。 通过改革,综合贸易公司建立了股份制,拓宽了融资渠道。企业改革与职工利益息息相关,同样的人,在不同体制下产生截然不同的工作态度;同样的企业,在不同的体制机制下产生截然不同的经济效益。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职工人人是股东,综合贸易公司是他们的利益共同体,大家都关心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公司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施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机制和监督制度,严格按照《公司章程》运作,使公司起死回生。 公司班子以新体制新机制为推动力,在盘活国有资产上下功夫。把原先用来加工豆腐等产品的场地改造为农贸市场,资产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开辟出新的就业岗位,职工有了做活的岗位,养家糊口的生活来源,公司也因此走出了困境,综合贸易公司因此打了第一个翻身仗,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还清了欠债。 公司领导班子认为,维西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腹地,特殊的地理条件使维西成为生物多样性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具有发展绿色经济得天独厚的条件。“找准产业定位是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张学军说:“我们集思广益对企业的发展作出新定位,与维西县产业政策相适应,利用丰富的生物资源打造拳头产品,争取创造驰名品牌,把企业做强做大。” 从2007年开始,公司把目光聚焦在开发生物资源,发展绿色经济产业,组建了子公司碧罗雪山绿色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筹措180多万元资金建设了绿色食品加工厂,建设了新厂房,安装了生产线,聘请2名技术顾问指导生产,开启了综合贸易公司改革发展新纪元。 技术进步谱新篇 依靠科技进步,开发名特优产品是公司的战略取向。在省、州、县科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近3年来,综合贸易公司投入资金开发原生态有机食品,打造品牌,占领有机食品制高点,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公司班子尊重科学,尊重人才,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企业持续发展。公司与云南省农科院、云南大学东方蜜蜂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达成研究开发生物产品协议,共同开发维西丰富的生物资源,研发出糯山药干片、清水羊肚菌、香格里拉野生蜂蜜系列产品、核桃油系列产品等适销对路、前景广阔的名特优产品,实现产学研结合,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提升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综合贸易公司在上海设立了两个原生态生物产品销售部,在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设立了一个原生态生物产品销售部,架起了维西原生态生物产品进入高端市场的桥梁。 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野生蜂蜜系列产品等生物产品原料不足的问题日渐显现。公司投入资金实施了养蜂项目,扶持农户养蜂4000多箱,带动农户210户。 为了让消费者品尝到原生态绿色有机食品,公司建章立制,严把质量关,推行质量可追溯责任制。如收购蜂蜜时,要求采购人员填写收购明细表。如果收购出现问题,采购人员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目前,公司成功推出野生蜂蜜、野生核桃油、野生羊肚菌、高原生态菜籽油、野生黑木耳、野生天麻、野生松茸、野生青刺果油、糯山药干片等特色产品。公司于2007年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10年通过ISO9001:2008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11年通过了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通过了4个类别的食品生产许可证(QS)及有机产品认证,建设完成了一条年生产能力600吨的精炼核桃油生产线、一条年生产能力300吨的蜂蜜生产线。公司在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被指定为供应商,并成为“北京保护健康协会”会员。 让人欣慰的是,公司在持续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千家万户农民脱贫致富。“近三年来,我家每年交给公司的糯山药都在900公斤以上,每年实现收入7400多元,种糯山药使我家摆脱了贫困。”永春乡拉河柱村麻迪村民小组糯山药种植户老蜂如是说。 公司建立了三个原料生产基地,参与农户达2300多户。 在公司的带动下,维西县中药材基地、中华蜂养殖基地、核桃基地迅速发展,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进程,带动了农民增收。 “改革成功的又一重要标志是职工收入有保障,国有资产得到保值增值。”公司李副经理说。 维西县综合贸易公司在改革中国有资产得到增值。目前,公司总资产2600万元,拥有维西县最大的农贸市场及农产品加工厂。2010年,综合贸易公司新增资产额1800多万元,实现产值1400多万元,在册职工81人,年内聘用临时工612人。 公司在改革中获得许多殊荣:2008年5月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2009年被云南省农业厅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张学军被州政府授予“十五期间优秀企业家”称号。(杨洪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