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网讯 (实习记者 杨云萍)“能这样上学,真好!”纳赤塘小学六年级学生拉姆对记者说。家住香格里拉县建塘镇吉迪村洪堆村民小组的拉姆,在进入纳赤塘小学以前,拉姆每天都要为能否上学而担心,由于母亲不支持女孩读书,拉姆曾几次面临辍学。在香格里拉县实施集中办学后,今年12岁的她,现在每天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吃可口的饭菜,盖干净暖和的棉被,拉姆的母亲说,孩子在学校每天都可以吃到肉,每天有四五种蔬菜换着吃。只要孩子好好读书,将来回报社会就是最大的心愿。 历史上,香格里拉县教育十分落后,全县境内的适龄儿童入学率极度偏低。教育兴则百业兴。香格里拉县加快跨越发展的步伐,全面实施“普九攻坚”和“两基”工程建设,县委、政府多次组织“普九”宣传工作队,翻雪山、过草地,深入到全县11个乡(镇),向广大人民群众认真宣传和讲解义务教育法律法规。为了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从2008年起,按照上级生源地贷款的有关政策,共为387名应往届高考学生发放了199.6万元生源地贷款,同时由县财政每年拿出30万元资金资助贫困大学生,有效解决了贫困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此外,该县还积极鼓励和倡导全县机关干部和企事业单位职工积极参加各种献爱心助学活动,同时,要求全县副科以上干部与县内贫困学生结成“一对一”帮扶对象;要求县团委、县妇联通过“希望工程”和“春蕾计划”等活动,积极开展各种献爱心助学活动:通过各种办法和多种方式,在全县范围累计筹措到贫困学生救助资金182.3万元,使5900余名贫困学生得到及时帮扶救助,保障了贫困儿童如期完成学业。 “再穷不能穷教育。”为了实施“科教兴香”战略,实现“普九”目标,县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做到用于教育的财政拨款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并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从2006年始,香格里拉县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结合中央和省级财政给予2808万元的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的契机,如实向全县中小学生分别累计免费发放66960套和134881套教科书,拔付“高原农牧民子女生活补贴”总计7079万元,受益学生达15721人,自2011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起,共拨发专项资金220.79万元,其中151.83万元用于小学教育,68.96万元用于初中教育,各项经费及时通过财政专户全部下拔并落实到每所学校,使党的惠民政策得到了全面落实,促进了“普九”成果的巩固和提高。 香格里拉县山高谷深、交通不便、居住分散,农村学校布局呈现出点多、面广、规模小的特点,客观上造成了全县办学效益低下,城乡教育发展失调,成为阻碍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大多数农村小学教学点师资力量不足,校舍紧缺,管理不到位,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为此,从2007年开始,香格里拉县同全州一道进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按照政府统筹兼顾,稳步实施的原则和试点先行、先易后难、逐步推广的工作步骤,结合实际,制定了本地集中办学规划——一切为孩子上学让路。 如今在香格里拉农牧区,学生在学校吃饱吃好,一个月开销不到200元,州县财政每年给农村寄宿制高中、初中学生补助1700元,小学生补助1600元。这笔补贴构成了学生在校生活开支的主体。学生上寄宿学校,家庭的负担不禁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娃娃的开支。不仅如此,孩子开学几乎都可以空着手到学校报到。从被褥到作业本甚至小到一把牙刷,都全部免费提供。学校还建立了医疗保险金,每年为学生发放往返交通费。实现了原来的“人人有学上”到“人人上好学”根本转型,让无数个“小拉姆”能安心、开心地上学。 建塘镇的藏族牧民旺堆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政府全包,对我们上学孩子包吃、包住、包学,祖祖辈辈从来没有过,我是一百个放心,可以安心去干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