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研究所所长、正高级工程师赵卫东 2011年底,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研究所所长赵卫东获得了正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这是该保护区建区近30年来的第一位正高级工程师,也是我州林业系统第一位正高级工程师,这是迪庆林业的骄傲,更是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骄傲。 长期以来,赵卫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1989年7月,赵卫东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林学专业,参加工作后先后在中甸县林业联营公司、州林业局工作,2003年调入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研究所工作,担任所长职务,主要从事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科普教育和项目管理工作。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滇金丝猴为主的保护区。滇金丝猴仅分布于金沙江和澜沧江间云岭山脉的一个狭小区域内,跨越滇西北和藏东南6县,而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着整个滇金丝猴种群数量的60%。为了更好地保护滇金丝猴及其栖息地,2007年,赵卫东主持开展滇金丝猴食物及食性研究课题,他组织野外调查人员,亲自带队到响古箐山上开展调查。5月的响古箐是个多雨的季节,也是滇金丝猴食物最丰富的季节。野外调查人员背着睡袋、帐篷、口粮,进入到深山里。为了获得可靠的调查数据,调查人员在10多天的雨中完成全部调查任务,几块饼干或者面包,加上一瓶矿泉水,就是他们的午餐。通过努力,该课题的研究成果被评为“十一五”期间迪庆州科技进步自然科学类二等奖,赵卫东本人也被州政府授予“十一五”期间迪庆州科普先进个人称号。 巡护监测工作是保护区的重要科研基础工作。2005年,赵卫东主持在全省率先编写了《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手册》,保护区的巡护监测工作步入了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资源管护成效得到有效提高。在2006年至2010年,赵卫东主持开展松茸生长及利用监测项目,该课题属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食用菌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的子课题。在保护区设立10个松茸监测样地,连续5年对松茸的生长利用进行了监测研究,基本掌握了松茸的生长环境、生长过程以及松茸资源的采集利用情况,由于监测研究成果得到较好的应用,白马雪山保护区的松茸可持续利用管理成为迪庆州的典范。 赵卫东组织保护区的专业技术人员,编写《白马雪山保护区管理计划》、《白马雪山保护区总体规划》、《白马雪山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列入全国示范保护区建设项目建议书》、《滇金丝猴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建议书》等规划和建议书,通过努力,白马雪山保护区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全国51个示范保护区之一,国家林业局批准在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建立云南滇金丝猴研究中心,省政府将滇金丝猴研究中心建设纳入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保护区三期工程建设项目、滇金丝猴研究基地及保护工程项目、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助资金项目、滇金丝猴综合保护行动项目、滇西北滇金丝猴社区保护地项目等一批国家和国际援助项目得以落实,其中,省部级重点项目3项,完成项目投资200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 2003年至2010年,赵卫东负责组织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项目保护地区管理部分”(GEF项目),由于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突出了白马雪山保护区的特色和亮点,得到世界银行和国家林业局专家的高度评价,项目在原计划750万元的基础上再追加投资200多万元,为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赵卫东运用多年来的科研成果和掌握的业务知识,组织制作和发放科普宣传资料3万多份,向有关刊物撰写多篇科普文章,编辑出版了《白马雪山保护区管理计划研究》和《可爱的家园-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有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篇,参加由国家林业局组织的自然保护区系列丛书的编写工作。赵卫东不仅为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他的专业技术还辐射到了白马雪山周边的各个自然保护区。他多次在全省自然保护区培训班上讲授了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和管理计划编制技术和方法。2007年,他被国家林业局选派前往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参加为期3个月的学习,学习了国际上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先进技术和方法,英语水平也得到提高。赵卫东平时十分注重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掌握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和最新科技信息,从而使自己逐步成长为一名自然保护区的学科带头人。 近年来,在赵卫东及保护区科研团队的努力下,保护区的科研监测工作有效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使滇金丝猴及其栖息地得到了有效保护;具有特色的社区共管模式得到国家林业局的充分肯定。在保护区的筑巢引凤下,9个科研院所和大学在白马雪山建立了科研和教学实习基地。因工作成绩突出,赵卫东先后获得“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先进个人”、“迪庆州科普先进个人”、“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08年,参加了北京奥运会的火炬传递,2010年被推选为云南省动物学会理事。(杨沛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