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矿业公司工作综述 迪庆矿业公司高度重视企业在推动地方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特别是2009年以来,公司领导班子树立建立现代企业、推动地方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意识,加快企业改革发展步伐,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使公司迈入了良性循环、和谐发展的轨道。 自2009年以来,迪庆矿业实现生产两铜10218.88吨,实现销售收入4亿多元,实现利润2784万元,上缴地方税收4934万元,支付地方运输业费用3500余万元,净资产收益率达32%,社会贡献总额2.2亿元,经营业绩较为显著。 注重企地协同 构建和谐矿山 迪庆矿业公司在自身科学发展的同时,积极践行国有企业的社会、经济、政治责任,把企业效益与地方经济、社会效益相整合。 至“十一五”末期,该企业对社会的贡献总额就达到2亿多元,其中,公司共缴纳税金17527万元;缴纳资源补偿费1176万元;支付当地车辆运费5891万元;缴纳社会保险费3704万元。共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其中,迪庆州的就业人数在50%以上,矿区农村每户1人),有效缓解了地方政府的就业压力。投资1600万元,协同扩建了迪庆州境内从曲宗桥到羊拉乡110公里的乡村公路,投资1000多万元新修里农和路农村的公路,有效改善了沿线的交通运输、文化交流、商品流通环境。2011年,又投入资金在矿区修建了柏油路,极大地改善和方便了里农和路农村群众的出行条件。 企业的发展在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矿区周边的里农、路农两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从2004年不足1000元达到了现如今的16900元。公司还向里农村、路农村传播先进文化、传送先进技术、强化基础建设、促进社会就业、强化组织建设、促进村风文明、优化环境保护、扶助医疗卫生等。 注重生态保护 打造绿色矿山 迪庆矿业公司结合国家及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全方位的绿色矿山建设。在企业的改革、发展过程中坚持资源、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高度统一。 公司秉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理念。从安全生产、节能减排、规范管理、资源利用、技术创新、企业文化、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矿区和谐等9个方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在打造“羊拉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同时,以打造“安全高效型、节能环保型、生态绿色型”的花园式矿山建设为核心,瞄准“零排放、零污染、零浪费”和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本质安全型、和谐进步型、集约效益型、学习创新型”的全方位“绿色”标准。目前,公司共计投入400多万元,在矿区植树近50亩,种植草地10余亩,并计划投入200万元,加大对矿区环境的进一步治理。另外,公司还投入大量资金修建了包括柏油路、卫生间、栏渣坝、尾矿库等各种环保设施。 注重技术创新 打造科技矿山 迪庆矿业公司针对矿石性质复杂、难采、难选等难题,开展科技攻关和产业化推广应用,铜、金、银矿选矿和湿法冶金工业化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为藏区矿产资源开发树立了典范。 一是成功开发了新型浮选药剂羊拉1号,并通过增加洗矿工艺有效解决了泥、铁、钙、镁高结合率氧化矿的湿法炼铜生产工艺,主要生产技术指标大幅提高。二是成功解决了中线堆坝问题,成为国内采用此方法堆坝的第二家企业。三是先后获得四项国家发明专利备案。实现迪庆州矿山企业发明专利备案“零”的突破。四是通过科技创新,公司已经成为云南省首家矿山高新技术企业,云铜目前唯一一家获得中铝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企业,成为迪庆州首家企业技术中心,成为云铜集团开发藏区有色金属资源的成功范例,通过科技创新争取的国家项目效益达3750余万元。 注重理念融合 打造文化矿山 迪庆矿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整合区域文化建设中,紧紧围绕迪庆州实施“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战略,在生产实践中深入推进公司与地方的文化融合工作。 公司从践行国有企业使命的战略高度结合“文化兴州”思路,促进地方、企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融合中根据“同一主题,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要求”的活动形式推进文化融合工作。在打造和谐新农村过程中,投入800多万元资金为矿区农村修通了公路40余公里,防洪沟30余公里。为解决教育难问题,为里农、路农村建立了2所希望小学;为改善生活条件,解决了生产生活用电,安装了太阳能、卫星电视及接收器等,每年免费承担380余万元的高压电路变损费用;为支持地方就业和人才培养,积极吸纳矿区周边藏族居民到公司就业,每年平均有260名藏族员工在公司就业,同时,积极引导周边农民依托矿山开发建设多渠道进行创收致富。(和泰君 夏国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