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手工业引领尼西致富路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2-23 19:40:50

精美的木镯。(石显尧 摄)

黑土陶成品。(石显尧 摄)

历史上素有“茶马古道家园”美称的香格里拉县尼西乡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的乡镇。近年来,尼西乡党委政府和农户牢抓机遇,解放思想,调整结构,大力发展手工业,不但使当地手工业形成规模化产业,而且也帮助当地农民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真正奔上了小康之路。

尼西乡黑土陶和木制品生产加工历史悠久,黑陶以及木制工艺品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独特精致的做工及美观实用大方的特色,赢得了广大国内外游客及藏族群众的喜爱。这其中,尤以汤堆黑土陶和上桥头木制工艺品最负盛名。

尼西乡汤满村汤堆片区是尼西生产土陶的基地。改革开放以前,汤满村还是一个只有40多户人家的贫穷山村,村里交通闭塞,基础设施几乎为零,村民们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三天两头要靠人背马驮自制的黑土陶成品到集市上去换回一些生活用品,如酥油、粮食等。这时候的尼西黑陶工艺品生产规模极小、生产零星,更不用谈市场占有率了。

近年来,随着香格里拉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大批国内外游客的到来,打开了香格里拉包括尼西乡在内的大门。尼西土陶受到了众多游客的青睐。20世纪末,尼西乡政府和当地农户建立合作集体化道路,充分调动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渐渐形成土陶规模化生产。如今,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放大,尼西黑陶制品已由原来的土锅、土罐、土火盆等增加到烟灰缸、花瓶、酒杯等80多个种类。产品除了满足本地区需求外,还远销至西藏、四川甘孜等藏区。

目前,尼西乡成立有两个土陶制作公司,基本形成了以农户分散加工,公司集中销售的经营模式,全乡共有89户土陶加工户,每年产值达到280万元左右,其中近20户农户年加工收入达7至8万元。今天,尼西土陶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不但大大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而且有力推动了尼西全乡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全乡社会经济的发展。

有着“太阳部落”之称的香格里拉县尼西乡上桥头村是尼西木碗的生产制作发源地。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木碗在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的带动下,已成为尼西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金饭碗。

香格里拉尼西龙霸木制手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廖永秀女士告诉记者,过去,因为交通不便、需求不高,木制品的生产零星而混乱。近年来,兴旺发展的香格里拉旅游业、四通八达的交通状况、稳步增长的市场需求,都成为尼西木制品手工业繁荣发展的有利条件。

2006年,廖永秀注册成立了现在的公司,开始形成规模化产业。廖永秀说,现在公司有3个师傅,每天最少能完成130个木工艺品制作。公司生产的木制工艺品也呈多元化,包括木碗、糌粑盒、酥油盒,也有酒具、盘子、烟盒,甚至手镯等共30余种。用廖永秀自己的话说,就是“只要是圆的东西,我们都能制作”。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公司的年纯收入已经从10年前的3至5万元增到今天的20至30万元了。

如今的尼西上桥头人几乎家家都从事木制品加工,一年可生产木碗2万个以上,其他木制品2000件以上。生产模式已经由原来的小作坊生产,自产自销模式,转变为公司加农户的生产模式。该村每年木制品加工收入户均达到1至2万元,部分农户仅木碗一项就达8万元左右。木制品加工使尼西上桥头村村民走上了致富路,同时带动了整个尼西乡的经济发展。

今天,以汤堆黑陶和上桥头木制工艺品为主的藏族工艺品文化不但形成了尼西乡独特的、区域性的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而且成为了尼西乡特色支柱产业之一,大大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并推动了整个尼西乡的社会经济发展。(杨云萍)

责任编辑:鲍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