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维西县农牧和科技局负责人马荣刚深入白济汛乡永安村哈大科村民小组开展民情恳谈活动,力求掌握群众之所想、所盼,记者与之随行。 早晨的阳光暖暖地照耀在群山之中的哈大科,一群群牛羊在牧人的吆喝声中走向草地。9时许,我们来到傈僳族青年杨继忠家。“我家杨继忠是天麻迷,现在正在园子里种天麻。你们请到屋里坐。”杨继忠77岁的奶奶忙着向我们打招呼。 一阵寒暄之后,老人向我们讲述了她家的生活情况变迁。2009年以前,杨继忠家6口人靠种植6亩薄地过日子,由于都是坡地,跑水、跑肥,亩产不到600斤,家里的日常开销全靠“低保”,一家人就挤在上世纪70年代建设的木楞房里,冬不遮风,夏不避雨,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我们与老人闲谈了一个多小时后,杨继忠回来了。这位体格健壮的年轻人热情地向我们打招呼。紧接着,杨继忠向我们讲述迷上“银果果”走上致富路的历程。 “我毕业于维西县职中,学的是农技专业。回乡后,我像祖辈们一样耕耘一亩三分地。尽管很辛苦但依旧过着穷日子。后来我想,应该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农业生产,改变贫困状况。我买了许多关于农业科技方面的书籍,认真学习。2009年初,我照着书本介绍的知识着手搞野生天麻人工繁育,并做好详细的试验记录,现在已经记了一大本。” 杨继忠边说边把他的笔记本拿来给我们看。他说:“去年,我种植的2分天麻实现经济收入2.5万元。家里也摆脱了贫困。今年,我准备再增加天麻种植面积2分,争取实现经济收入6万元。 杨继忠的母亲说:“靠着种植天麻,我家收入增加了。去年,还盖了一栋大楼房。前些日子,我家老二患病到大理住院治疗,除了新农保报销的部分外,其余的钱都是杨继忠为他的二哥垫支的。” 在回城的路上,马荣刚说,现在,维西天麻每公斤卖到800元左右,市场前景好。早在8年前,维西县永春、塔城等乡镇就着手推广野生天麻人工繁育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推广力度不大,尚未形成规模化种植。今年,该县将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推进野生天麻人工种植成为广大群众的增收致富产业。(杨洪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