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来到开发区新仁村拉玛落村民小组时已经是中午1点多,早在路边等候的村民小组长李松柏把我们带到李红峰的生猪养殖场,跨进养殖场的大门,就看到十几间用空心砖搭建的猪圈,圈里关了80多头大小不等的新品种(约克)猪。 李红峰一边用沾满饲料的双手在院子里忙着给猪喂食,一边向记者介绍他的养猪经。记者看到猪圈里的猪大中小依次排列,进门的两间关着准备出栏的13头大肥猪,中间分别关着四头新品种母猪和大小不等的生猪,最后两间关着刚出生2个月的25头小猪仔,形成了新老有序接替的格局。 “我家两口子在昆明打工6年,最后才攒了1万元,回来后我就用这1万元修建了这十几间猪圈,那时新品种猪很贵,修了猪圈后只剩1千多元,买新品种猪的钱就无着落了,没办法只好买了两头一般母猪开始搞养殖,通过四年的发展,才有了现在的规模。”李红峰告诉记者,今年计划出栏120头生猪,等这批出栏卖到钱后,再把养殖规模扩大。 “四年来,李红峰一边在香格里拉酒业有限公司打工,一边和家人一起搞生猪养殖,如今做到了每年出栏100多头肥猪的规模,家里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改善了,李红峰还购买了农用手扶拖拉机和生活用微型车,李红峰的家离酒厂有十多公里的路程,如今他每天开着新买的微型车上下班,白天在家里打理他的养殖场,晚上到酒厂里上班,李红峰正确处理打工和养殖关系,做到打工养殖两不误,两者优势互补,使一家人的收入锦上添花,如今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十分滋润。 邻居李红春这样对记者说:“这几年李红峰一家生活变化是日新月异,自从外地打工回来搞养殖后,家里的生活改变很大,这是村里有目共睹的事。” 李红峰说,在外打了几年工,吃尽了苦头,辛辛苦苦干一年,所攒的钱除了路费只能买点年货回家,有时回昆明的车费都向家里要,鉴于这种情况,决心回到家里搞养殖。后来两口子又在酒厂找了份工作,这样生活有了保障,为养殖生猪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谈到疫情防治时李红峰自豪地对记者说:“我现在是半个兽医,养了四年猪,遇到疫情我自己去解决,每次预防针都是我自己打。四年来,积累了许多兽医知识,因此在疫情方面的损失很少。”李红峰不仅注重养殖技术的学习,还自学疫情控制方面的知识,尽量降低疫情带来的损失,在生猪养殖这条道路上走出了符合他的生财之道。 乘着我州大力实施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李红峰和他的养殖场将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型农民和引领农牧业发展的产业。(永基卓玛 和太君 马建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