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灿的小米辣,绿油油的卷心白,再加上青翠的黄瓜,即使是秋末冬初,走在尼西乡汤满村汤满下村民小组时,仿佛回到热火朝天的夏天。一亩三分地一年可以收获近3万元,这个村民小组巧打农业经济账,真让我们大开眼界。 2001年以前,汤满下村民小组一直沿袭着青稞春种秋收的单一种植模式,加上人均耕地面积仅1.07亩,一年一季的作物收成不够人口多的家庭食用。尼西乡党委、政府每年都要在州、县职能部门的支持下,为缺粮群众提供返销粮。历届乡党委、政府领导班子都对汤满村的致富路子进行了调研,他们发现该村海拔2300米,年平均气温 16 ℃,年降水量 600 毫米,特别适合发展反季蔬菜种植。该村民小组组长阿格说,当时许多村民对这一新鲜提法很陌生,纷纷观望。2001年开始,乡党委、政府和农科站技术人员反复动员群众,并为参与项目的农户提供种子、化肥、地膜,手把手培训种植技术。 汤满村党总支书记李建华回忆,是阿格带头先在家里试种起了中甸红眼洋芋,第二年收获时亩产达8千市斤,按当年每市斤1元的市场价计算,有了8000元的收入。接着,他又在洋芋收获后试种萝卜、小米辣、番茄、包心菜等蔬菜,并取得成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之后,全村45户参与了反季蔬菜种植,现在种植面积达到了200亩。村里9月份种下红眼洋芋,第二年5月份上市,由于比其它乡镇种植的洋芋上市早,又是有机种植,很受市场青睐。去年,阿格家一亩地产洋芋8千市斤,全部卖了个好价格,一下子有了2万元的收入。洋芋收获后5月份起,他又在一半地里种下反季蔬菜,一亩地一年可以产普通蔬菜6千市斤,按每市斤0.5元的批发价计算,就有3000元收入,小米辣每市斤销售价更是达到了7元多。另一半地种上糯苞谷,9月份,晚上市的糯苞谷运到香格里拉县城可以卖到每市斤4元,对阿格一家来说,又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以前我们刚种植时,要自己开着手扶拖拉机、微型车去香格里拉县城销售产品,现在好了,昆明、楚雄的老板提前到地里看菜付账,坐地采购。”阿格说,去年,一位曲靖老板租了辆大卡车,一口气买走了20吨的中甸红眼洋芋,他说外面市场只认这种无污染“老鼠洋芋”。(高剑平 陈义 卓玛央初 卓玛拉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