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县虎跳峡镇是以山区为主的多民族聚居乡镇,辖街道居委会和桥头、长胜、永胜、东坡、松鹤、金星、宝山、红旗9个村(居)民委员会107个村民小组。汉、彝、傈僳、纳西、藏、白、普米、苗、回等9种民族在冲江河两岸繁衍生息。近年来,随着山村交通条件的改善,各民族的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曲曲弯弯的山村路记载着时代的变迁。 从羊肠小道到通组公路 21世纪之前的年月里,在冲江河的东西两岸的村寨之间相连的是一条条羊肠小道。东坡村的摸鼻梁以其笔直陡峭而得名,它是冲江河两岸交通条件变迁的一个最好见证。如今路旁长满杂草、人迹罕至的小路,过去曾是连接对河两岸的要道。从河西的金星村丰蜜扒到河东的营盘坪子或松坪子,看着咫尺却要走一个上午。走完摸鼻梁的山路37道拐就要半个小时。办事或走亲戚到鲁堆、老药山等村寨,从河边到村里就需要一整天。 “上坡喘,下坡软。”弯弯拐拐的小路阻隔着人们的往来,也阻碍着经济社会发展。逢年过节遇到红白事,人们最怕的就是要到远处做客。 如今,在冲江河两岸,大部分村民小组通组公路已经修通,一些村民小组的公路还实现了硬化。卡车、轿车、摩托车把村与村、组与组、人与人的距离拉得很近。亲戚朋友们可以在一起吃晚饭,然后再各自回家喂牲口、做家务,一个村与一个村的距离从走一天缩短到个把小时。 对河两岸亲戚也好、熟人也好,无论哪家遇到事情,大家都可以很快从四周聚集起来相互帮忙。 “以前年轻的时候,想去赶街,就怕来回的路,几天都腿疼。现在好了,家门口就可以坐车,赶一天的街一点都不累。”70多岁的杨大妈说。据介绍,以前她的孩子们小的时候,为了供孩子读书,她经常在街天背着苹果、梨或者早熟包谷等物品步行6公里路到街上卖,换一些孩子们需要的用品和筹集学习费用。如今,每个街天,她也喜欢收拾一篮子鸡蛋、土鸡等特产到街上销售,再买一些想吃的或者需要用的物品,改善生活。 交通改善之后,远离集镇的鲁堆、石多沟、五头上等村民小组的中药材、野生菌、野菜等山货成了到虎跳峡旅游的客人们的青睐之物。 马帮驮着生活到小卡载来幸福 每天开着小卡忙碌在山村公路上的东坡村民小刘说:“现在,农村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购买力很强,每个街天都要帮很多人家运送货物。各个村里的核桃、生猪等要运送到镇上,老百姓所采购的生活物资也源源不断地运到山村里,在跑运输中,我家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渐走上了富裕路。” 过去,虎跳峡镇山村的老百姓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起房盖屋。从山脚到山头上,光是搬运瓦都需要耗费很多人力物力,往往要动员一家老小一片一片地背上去。改革开放之后,一些头脑灵活又有体力的人户开始养起马帮,靠马驮物资实现发家致富。那个时候,在冲江河两岸曲曲弯弯的山道上,马铃声和马锅头的吆喝声在乡间的村庄和山林间回荡成曲。 “我们很卖力地打扮着自己的马帮,往往把头骡打扮得像个披红带绿的大姑娘,以此显示自己的实力。”曾经养过14匹骡马的马锅头李大叔说起当年的事情,眼睛里还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说:“赶马很苦,每天要上近千斤的驮子,还要走几十公里的山路,晚上还要为马的夜草犯愁。一年下来只能能赚一点点开销钱。” 据介绍,如今,在虎跳峡镇修通公路的每个村民小组都有三四辆小货车,手扶拖拉机、摩托车等交通工具则比较常见。很多村民靠货运走上了致富路。 在汽车奔走于山村公路的引擎声里,山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机、家电、水泥、瓷砖……老百姓所需要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了山上,冰箱、洗衣机、沙发……这些过去属于城里人家中的用具也在农村老百姓的家里普及起来。庭院平整了、房屋亮堂了,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殷实。(程志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