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枪坝党支部带领群众发展产业纪实 ●杨洪程 近年来,维西县永春乡拉河柱村打枪坝党支部通过加强党组织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探索出“支部+协会+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党员在致富路上当先锋,带领群众沿着科学发展的轨迹阔步前进。 党员带头调结构建基地 打枪坝村民小组有42户农民,人均耕地仅有1亩,且旱涝保收田还不到30%。耕地等资源少、群众增收难度大是打枪坝村民小组的最大实际。2001年,该村民小组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还不到710元,是典型的贫困村。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2001年,从维西县人武部复原回乡的赵云聪在支部会议上斩钉截铁地说:“共产党员要在致富道路上当先锋,带头致富,带领致富。” 赵云聪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集中群众智慧的共产党员。在他的带领下,支部推出了打枪坝村民小组发展思路:依托毗邻维西县城的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先导,效益为核心,支部为堡垒,协会为平台,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把无公害蔬菜业做强做大。 思路确定之后,支部召开群众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但依然有部分群众顾虑重重,担心如果发展蔬菜的路子走错了,吃饭问题没有着落。 在关键时刻,支部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在关键时刻,共产党员站了出来,带头执行支部决议,带头建设蔬菜基地。 打枪坝党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赵云聪告诉记者,2001年底,在县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村里启动了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当时,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是赵树青、和文秀等9名共产党员带头办起了蔬菜基地,到了第二年春天,基地给赵树青等种植户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走上致富道路。 行动是无声的动员令。在共产党员的带领下,打枪坝掀起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高潮,面积一年比一年扩大,效益一年跃上一个新台阶。到2008年底,打枪坝无公害蔬菜大棚发展到60个,面积超过30亩,38户农民成为蔬菜生产专业户。 党员带头建协会兴科技 对于世世代代靠用传统方法种包谷过日子的打枪坝群众来说,种植无公害大棚蔬菜是一件新鲜事,更是一件难事。在困难面前,是共产党员站了出来带领群众攻克技术难关。赵树青等示范户在县科技局技术员的指导下刻苦钻研无公害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他们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总结经验,很快就把无公害大棚蔬菜技术学到了手,领取了开启致富大门的金钥匙。 拉河柱村建立了以打枪坝为中心的无公害蔬菜种植研究协会,38户蔬菜种植户都参加了协会。在共产党员的率先垂范下,协会成为蔬菜种植户了解市场信息、学习科学技术、交流经验的纽带,赵云聪等共产党员致富不忘乡亲,他们手把手地教群众种植技术,无偿地为刚起步的群众提供蔬菜良种。 科技的普及提高了产品科技含量,打枪坝蔬菜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2005年,打枪坝蔬菜获得“云南省无公害蔬菜产品产地认证书”。为了把这一品牌迅速推向市场,协会在县城第一农贸市场开辟了打枪坝蔬菜销售点。打枪坝无公害蔬菜在这里成为抢手货。 共产党员是小康路上领路人,是党支部带领群众创出打枪坝无公害蔬菜品牌,是协会让适销对路的打枪坝无公害蔬菜一路走好。群众人均经济纯收入从2001年的不足710多元增加到2008年的3100多元。打枪坝旧貌换新颜,破旧的土基房变成大楼房,家家大彩电、户户洗衣机,孩子上学堂,老人生活有保障,人人有事干,家家和睦,户户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