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炬成灰 大爱无疆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5-13 17:06:39

——记羊拉乡格亚顶一师一校教学点教师桑培

  4月27日,星期一,一个一如往常的日子。晨雾还没有完全散去,阳光柔柔地洒进静谧的羊拉乡格亚顶村民小组。上午11时,村里小学校里的朗朗书声突然中断,正在给10名学生上唐诗《野草》的桑培老师猝然倒在了课堂上,倒在为之奋斗了35个春秋的三尺讲台上,来不及讲完他认真准备了一夜的教案,来不及和亲人和自己的学生说些什么,就这样静静地走了……

  5月6日,记者沿着蜿蜒的山路,走进了桑培老师曾任教的地方——羊拉乡格亚顶村民小组。这个还未通公路的村民小组的35户人家零星地散居在山梁上。桑培老师离开人世已近10天,可村民和孩子们仍然没有从失去一个好老师的悲痛中走出来。

  捧着一颗心来

  “他为教育事业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羊拉校区原校长阿称这样总结了桑培老师的一生。

  桑培老师1955年出生在羊拉乡茂顶村木达水村民小组。他从小勤奋好学,在那个物质生活高度匮乏的年代里,由于家境贫困,有好几次险些辍学。在老师的帮助和劝说下,桑培坚持了下来。他十分珍惜难得的读书机会,并把当一名老师作为自己的最大心愿,报考了丽江师范学校。1975年,桑培师范毕业。当时迪庆师类人才高度紧缺,他完全可以留在州府或德钦县城过起城里人的生活,可他做出了让很多人难以想象的选择——回羊拉教书,很多人婉言相劝,但桑培老师还是带着青春的激情,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带着培育地方人才的理想回到了羊拉。

  羊拉,藏语意为“牛角”,是云南省最北端的一个乡,与西藏自治区芒康县、四川省巴塘县和得荣县隔江相望。羊拉公路是云南省最后修通的一条通乡公路,1999年12月才竣工通车,在这之前进出羊拉都要靠人背马驮。目前羊拉乡有9个一师一校点,许多一师一校还未通公路。就是在这样一个艰苦的环境里,桑培老师一呆就是35年。

  “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一师一校。”阿称说:“桑培老师深深热爱着自己的教师职业,为解决边远山区农牧民子女‘读书难’的问题,不为名不为利,潜下心来育人,静下心来教书,先后在条件极为艰苦的羊拉丁拉、中坡、叶里贡、南仁和格亚顶等地任教,从来没有向上级部门提出过调动等要求,任劳任怨地奋战在教育第一线。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一师一校,这在全州教育系统都是屈指可数的。”

  无悔的奉献

  桑培老师到格亚顶村民小组已经有15个年头了,今年向上一级学校送完最后一批学生后,就可以退休回家安度晚年,可谁也没有想到他会走得那么急。

  一座小山丘把格亚顶村民小组分为两部分,学校在下片,上片的6个孩子半寄宿在学校里,中午饭和桑培老师一起搭伙。每天中午,桑培老师一下课就要张罗6个孩子的午饭,下午放学后他要站在学校门口目送学生翻过山丘后才放心地回自己的宿舍。在孩子们眼里,桑培老师是严师更像父亲,他爱学生胜过爱自己的孩子,他把大山一样深沉的父爱献给了他的学生。村民们说,今年3月份开学后,老师从来没有离开过学校,即使星期六、星期天,他都会给跟不上的学生补课。桑培老师走后,村民们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很多崭新的作业本和笔记本,这些都是他用自己的钱买来准备送给孩子们用的。

  德钦县教育局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桑培老师经常对人说小学阶段是开发学生智力和启蒙学生兴趣爱好的阶段,所以一点都不能马虎。

  虽然是一师一校,全校只有10个学生,但是开满了所有课程,音乐、体育课等样样不缺。记者看到羊拉校区各校点成绩统计表上,几年来格亚顶学生的成绩都很好,在全乡都名列前茅。由于教学成绩突出,桑培老师多次受到州、县的表彰。有一年他被评为州级先进教师,州里组织到北京参观考察。当时学校刚好争取到了一笔修缮金,为利用假期将学校修缮一新,桑培主动放弃了去北京参观学习的机会,整个假期都守在工地上监工、和村民一起背砂料。竣工那天,桑培老师高兴地用自己的工资请村民吃饭,感谢村民对学校建设的关心支持。那晚,桑培老师醉了……

  格亚顶村的孩子们不知道的是,给他们买书买学习用品的桑培老师,家中并不宽裕。他的岳母双目失明已达13年,妻子由于患严重的类风湿而长年卧床。由于家里缺乏劳力力,桑培的两个孩子只能在家务农照料老人。祸不单行,几年前,桑培的一个儿媳从土掌房上摔了下来,导致腰部重伤,治疗后无法从事农活,家里的病号由两人增加到了三人,这对于原本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全家人只有桑培一人有固定工资,大大小小的生活开销都要由他承担。桑培老师把这一切埋藏在心里最深处,从来没有向上级反映过自己的困难。茂顶完小得知他的家庭情况后,想把他调回来,对家里多一点照应。可是桑培放不下格亚顶的孩子们,再一次选择了留下。由于积劳成疾,桑培老师经常头痛,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学业,他带病坚守岗位,直到倒在课堂上。

  老师,我们会永远记住你

  桑培老师离开的那天,村民和孩子们悲痛欲绝。当村民们要把老师的遗体送回他家时,孩子们紧紧抓住老师的手不放,大人只好拉开学生们,孩子们一直哭喊着跟在后面,不肯回去。

  格亚顶村民小组组长说,桑培老师把格亚顶当成了他的家,他为了格亚顶的明天付出了自己的一切,我们会永远记住他;一位70多岁的老人泣不成声地说,他是一位好老师,有着一颗金子一样的心;10岁的鲁茸吉才哭哑了嗓子,他不相信老师竟会这样离开他们,他多么希望自己的老师能够回到课堂,回到他们身边。

  为了让孩子们尽快恢复上课,茂顶学校已选派曲扎老师接任桑培老师,记者离开格亚顶时,朗朗的读书声又回荡在村里,桑培老师虽然走了,但他为山区教育奉献一生的精神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编后:

  一个能在边远山区一师一校奋斗35年的教师,一个甘为人梯、死而后已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这样倒在了三尺讲台上。

  他的一生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为了给学校和学生做了什么。在偏远的山村教书一辈子,拒绝城市的诱惑、拒绝其他行业的诱惑,静心与粉笔为伴、静心留守山村放飞希望而不求回报,这需要多高的境界啊,桑培老师就是这样的人。

  一个能让学生牢记的人,一个村民为之恸哭的人,他的离世是令人悲痛的,他的事迹是让人感动的,他的敬业精神是催人奋进的。

(记者 陈义)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