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除了吃还能做什么?别以为小小的馒头只能填肚子,有人拿它清理文物而且效果极佳。云南省博物馆的做法让中国文博界“大吃一惊”。????究竟是真是假?记者探了个究竟。 小馒头为千年木雕“洗澡” 云南省博物馆三楼展厅内,两件精美的明代贴金“帝释部众”香木窗花木雕流光溢彩。将这50多位佛教人物从上千年的漫漶与污损、霉湿和烟熏中抢救出来的,是18公斤馒头。 “这就是普普通通的馒头。”云南省博物馆修复技术部主任沐蕊左手举一块沾有灰尘污迹的木板,右手拿一只小小的馒头向记者进行示范:在馒头的轻轻“按摩”之下,木板上的灰尘、污渍竟神奇消失了。 最近,沐蕊就这样带领技术人员用小小的馒头赶走了“帝释部众”木雕上的尘垢。这两块千年木雕数十年前现于丽江,长223厘米,宽121.5厘米,以精湛的高浮雕及透空雕手法分别刻画了27个人物,最高的75厘米,最小的不足10厘米,充分反映了14世纪中叶南诏木雕及佛教的兴盛,为云南省博物馆的一件镇馆之宝。但当年发现它们的时候,这54位人物早就“灰头土脸”,“金身”也遭烟熏火燎,黑乎乎一团,进入云南省博物馆后也没能“容光焕发”,在仓库里沉睡了很久。 为筹办南诏与大理佛教展,沐蕊和她的同事们把两块木雕从仓库里搬了出来。怎样给它们“洗洗澡”?沐蕊想了很久,“在文物保护中有一条重要原则――最小干预。我们必须在清理文物过程中尽可能恢复原貌而又不伤及文物。”很多技术手段都想过,如高端清洁剂、离子树脂等,但成本太高。后来沐蕊用上了自己一度在1990年试过的“馒头清理术”,结果,18公斤馒头迅速发挥奇效,灰尘、烟垢渐渐褪去,栩栩如生的“帝释部众”渐渐露出明艳的金身。 生活小窍门也能用于文物保护 沐蕊介绍,用馒头清理灰尘、污渍是纯粹的物理方式,原理很简单:揭掉面皮的馒头还蕴含水分,用它可以把木质文物表面的尘垢擦去、吸走,不会给文物带来任何伤害。 用面包不行?“当然不行。面包太疏松,没用。馒头有发酵比较充分的发面馒头和并不充分的死面馒头,清理木质文物必须用死面馒头。”沐蕊介绍,业内也有人试过用生面团除尘的,但效果不理想,湿面很容易粘在文物表面,给文物带来伤害。除尘器、电吹风等也都不管用。 沐蕊早在1990年就用馒头清理过大理博物馆的四大金刚和文殊普贤雕像,效果很好。其实业内也有不少类似的清理妙招,但很多都是秘而不宣的“独门秘技”,“我倒希望我们的方法能让更多的同行借鉴,毕竟我们呵护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她同时声明,馒头除尘法只适用于木质文物,而且只能进行初步清理,更细致的活儿还得用上特殊的清洁制剂。 沐蕊不仅试过馒头,在别的文物上她还用过透明胶布,也能收到奇效;有时候橡皮擦也很管用,能直接擦掉局部的脏东西。但不同的文物有不同的清理要求,还得根据情况科学处理。 沐蕊根本不记得1990年是怎么用上馒头的。“就是灵光一闪。其实很多时候文物清理可以用上生活中的小窍门,前提当然是不损伤文物。”20多年的文物修复工作让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做过木质的,还做过青铜、石质、泥质及广场建筑等多个门类的文物修复工作,这当然有助于孵化灵感、触类旁通。找到效果最好、成本最低的清理办法,在沐蕊看来是一名文物技术修复员的职责。 收藏更要懂呵护 话题从一只小小的馒头引申开去,眼下的民间收藏热背后的古董保护也让这位专家谈兴大起。 当年云南省博物馆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过怎么除去铜锈的文章,有收藏爱好者按图索骥,直接把重金买来的青铜器放到醋酸里浸泡,结果铜锈是褪掉了,可身上也被烧得斑斑点点,看起来就像长了麻子。一件价值连城的古董就此“玩儿完”。 还有的收藏爱好者听说柠檬酸能去铜锈,就把新鲜柠檬放到水里煮,再拿柠檬汁为古铜器“美容”,结果当然很糟糕。“柠檬酸的浓度、配比需要非常科学严密的控制,不是谁都能做的。”沐蕊说。 很多人还喜欢臆想文物古董的修复方法,比如有人自己动手装裱古画,但效果和预期相差甚远,还破坏了字画的价值;还有的人手头有一些珍贵残片,自己就找来胶水动手拼接,可是拼完之后全拧巴了。“这因为有很多因素得考虑。作为上千年的文物古董,拼接必须达到微妙的力学平衡,同时兼顾当前环境和历史原貌,这就不简单了。”沐蕊给予收藏爱好者的建议是,对古董的修复和收藏切不可“胡来”,最好多学多问,请教专家,否则赔钱不说,还会给价值不菲的藏品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害。 至于馒头除尘这样的妙招,沐蕊也建议不要盲目效仿,“文物修复有两大指标:实践和专家的双重检验。我们的馒头除尘是经过检验的,但未必适用所有的人。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还得小心谨慎,千万别生搬硬套。”(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