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流行歌曲怎么成了“流星”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4-02 09:42:57

  “期待更多‘好听好学好唱’的好歌是老百姓的心理需要,一个时代必须要有一批烙有时代印记的好歌来供大家传唱。”——中国音协党组书记、作曲家徐沛东

  “流行音乐是艺术,不是一夜成名的发财商机,一切违背艺术规律的做法终究不能长久。”——中国流行音乐学会会长、作曲家谷建芬

  “通俗歌曲不通俗、流行歌曲不流行”,不知不觉中,这已成为时下流行歌坛一大奇怪现象。一位音乐人感慨:为什么如今MP3的内存容量越来越大,而中听的新曲却越来越少,最终能入耳入心的,还是那些老歌?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搜狐新闻社区对2141名网友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3.5%的人认为今天传唱的好歌明显少于过去。

  每年10多万首歌曲,能让人记住的寥寥无几

  作为新中国第一个为扶持流行歌曲创作而举办的全国性活动,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已如火如荼地进入决赛阶段。同时,作为全国唯一常设的音乐综合性大奖,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流行音乐大赛也宣告全面启动。

  近年来的流行歌坛看上去十分红火,一场又一场的“超”赛、“型”秀上演着麻雀变凤凰的童话,各种新歌贴着或“嘻哈”或“动感”或“另类”的标签,在唱片公司和媒体热情炒作下,以极高的频率像流星一般闪过。但相关统计显示,目前国内每年创作歌曲10多万首,可真正能让人记住并流行起来的寥寥无几。有人说,流行歌曲不流行,是内地歌坛存在的普遍现象。

  2008年岁末,“30年30首流行金曲”在深圳评出,入选“流行金曲”和“特别贡献勋章”两个榜单的36首歌曲里,只有一首《吉祥三宝》是在2000年后唱响的。这个结果令人汗颜。

  “歌曲多了,好歌少了。”中国音协党组书记、作曲家徐沛东说。宽松的创作环境、多姿多彩的流行元素、形式各异的音乐风格,都是好歌产生的沃土,那为什么今天传唱的好歌反而没有过去多呢?

  调查中,69.2%的人认为,老歌是词曲作者深入生活、遵循艺术规律创作的成果,并非无病呻吟;62.4%的人认为老歌真实地记录了当时大多数人的心路历程,满足了一代人怀旧的愿望和需求;58.7%的人认为老歌歌词亲切平实,旋律琅琅上口,易学易唱;36.4%的人认为老歌契合时代的呼唤和需求,反映生活、记录历史。

  “流行歌曲也是真实的历史,歌声记录的是一个时代最真实的人的心灵。”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流行音乐的变迁历程,中国音乐家协会《人民音乐》编辑部主任、音乐评论家金兆钧说,像《让世界充满爱》、《同桌的你》、《一无所有》,都因历经岁月打磨而越发出色。



  流行音乐是艺术,不是一夜成名的发财商机

  如今,尽管也能从一些歌曲大赛上偶然发现几星亮点,有些歌曲也通过网络、彩铃等方式一时蹿红,但都无法与从前的经典媲美,基本上是各领风骚三五天。

  作为最贴近百姓生活的音乐形式,近年来的一些流行歌曲为何难以得到公众认同?调查中72.9%的人认为,一夜成名的浮躁心态造就出趋同的曲风和空洞的内容,把艺术作品完全当成流水线上的商品;认为“格调低下,不知所云,难登大雅之堂”的占61.0%;认为“风格太自我,大都唱的是‘小情小爱’,不能满足大范围听众需求”的占52.7%;认为“流行音乐创作的入门门槛较低,一些没有扎实音乐功底的人都想尝试一把难免鱼龙混杂”的占41.6%。

  “流行音乐是艺术,不是一夜成名的发财商机,一切违背艺术规律的做法终究不能长久。”中国流行音乐学会会长、作曲家谷建芬一言以蔽之。

  第16届东方风云榜日前刚刚落下帷幕,查阅近3年的获奖歌曲,不是和“爱情”两个字没完没了,就是和琐碎细微的情感纠缠不清,缺少反映社会普遍追求的主流价值观,这也是近年来的流行歌曲一直没有底气的原因之一。“只有抒发‘大情大爱’的歌曲,才会得到共同的认可。”采访中,一些音乐人表示。

  还有人认为,老百姓听歌都喜欢选择旋律好听、音调上口的歌曲,如果一味追求洋腔洋调,就缺失了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的韵味,当然不会流行。

  调查中,54.5%的人认为一些歌曲一味模仿港台、日韩,歌词中加进的英文单词显得过于唐突生硬,不伦不类;还有22.3%的人认为如今流行歌曲的创作过于追求高难技巧,旋律艰涩难唱,普通大众难以参与。

  “在卡拉OK里只有你一个人唱,别人无法跟,这不是流行歌曲。”一位资深台湾音乐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歌坛目前存在的一个怪现象:流行歌曲创作难度越来越大,技巧越来越复杂,尽管流行歌曲也有欣赏性的一面,但如果一首歌曲的歌词不能琅琅上口,旋律艰涩难以哼唱,谁还会来助推流行呢?

  “你说唱流行,可比赛了这么多天,哪首也不流行。”第13届央视“青歌赛”流行组比赛评委、音乐理论家田青也颇有同感。

  创作热情在降低,很多人不劳而获

  当今流行歌坛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调查中,87.7%的人认为,大量资金投入到歌手的外包装和打广告上,忽略了音乐作品本身的制作,致使“人红歌不红”的现象屡见不鲜;67.3%的人认为是“选秀风”助长了年轻人一夜成名的浮躁心态;19.4%的人认为是因为演唱者和词曲作者权益两极分化日益加剧造成的。

  “舞台上好似星星满天,而创作上却颗粒无收。”这是谷建芬对当今流行乐坛的评价。作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创始人之一,谷建芬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再次发出“尊重版权”的呼吁,指出国内音乐要良性发展,版权使用的混乱和盗版的泛滥就必须得到有效遏制。

  据谷建芬透露,目前内地的电视媒体使用音乐作品时,每分钟仅需支付词曲作者0.3元费用;在港台,每分钟约为90元人民币;在欧美,折合约150元人民币;日本最高约900元人民币。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内地词曲作者积极性不高,应景多而精品少。

  “常常有人向我要作品,我手头有好东西,但不愿意就这么‘随便’给他们。”谷建芬说,一个歌手出场费二三十万,而词曲作者却分文没有。在收益分配悬殊的情形下,“创作热情在降低,很多人不劳而获”。

  当代流行歌曲健康发展的关键是什么?调查中,76.2%的人认为艺术源于生活,只有充分了解现代人的文化动向和社会大众的审美心态变化,才能使流行歌曲真正与时代同步流行起来;70.9%的人认为,创作者必须戒除浮躁作风,深入生活去采风和潜心钻研,才有可能创作出能够传唱的好歌;43.0%的人提出突破属于年轻人专利的情爱题材,开阔创作视野,关注社会的方方面面和老百姓的喜怒哀乐;还有37.3%的人主张尊重艺术规律,提高国内乐坛对词曲作者的著作权保护力度,鼓励和保护他们的创作热情。

  金兆钧认为,无论从经济上或是从产业上,还是从美学观点上来看,流行音乐永远是跟着时代走的,“这是流行音乐最基本的特性”。

  “期待更多‘好听好学好唱’的好歌是老百姓的心理需要,一个时代必须要有一批烙有时代印记的好歌来供大家传唱。”徐沛东说。(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