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思源铭记历史 凝聚人心鼓舞斗志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3-29 20:19:54

——我州各族各界参加“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座谈会侧记

  “我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在七十多年的岁月里,见证了旧社会在封建农奴制度的枷锁下,广大人民群众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悲惨生活。也见证了新社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治州各族群众翻身做主人,人民幸福安康。” 饮水思源,铭记历史!3月28日,来自全州的党政领导、离退休老干部、知识分子、农牧民、宗教界人士、归国藏胞、劳动模范、工商界等各族各界代表身着节日盛装,欢聚一堂,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0周年。在座谈会上,香格里拉县建塘镇农民杨远振在发言时激动地说。

  抚今思昔 鲜明对比

  “建塘镇红坡村腊能青主家因欠地主一个猪头债,因无力如期偿还而三代人沦为奴隶,类似的实例举不胜举,每个农奴都有自己悲痛的经历,正如他们所唱的:我的苦如雪山上的雪;雪化了,冰不化;冰化了,潮气不干!”知识分子代表州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祁继光在发言时,对封建农奴制度的枷锁下人民的同情之情溢于言表。作为自治州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建设者,他结合亲身经历,回忆了50年前自治州农奴解放、获得新生的历史。

  雪山再高,挡不住太阳的升起。1957年9月下旬,一场轰轰烈烈的民主改革分期分批在迪庆藏区全面展开,至1958年10月,全面结束。在民主改革中,彻底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废除基层“属长”旧政权,建立了乡村党组织和村改权,民主选举乡村人民委员会;全州解放奴隶1100人,人的等级制度及“世界不灭、永世为奴”的法典及卖身契约一火毁尽。从此,广大农奴及奴隶第一次在人前直起了腰,第一次脸上有了笑容。

  “西藏百万农奴解放以来,自治州各族群众的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人们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的都是我们的心声。”这是座谈会上与会代表在观看电视直播的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庆祝大会后发出的共同心声。

  牢记历史 倍加珍惜

  “以前农奴的孩子哪有上学的机会,如今全州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从松明点灯到电气化进入百姓家庭,从没有一寸公路到连接州内外的公路交通网,从没有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国立学校到全面完成‘普九’任务……民主改革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州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如今,我们的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离退休代表张国儒表达着自己的幸福。

  建州5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励精图治,艰苦创业,用勤劳、智慧和勇敢,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历史性跨越。“牢记历史,要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宗教界代表热伙活佛在发言时说,“作为宗教人士,我们要珍惜和爱护今天来之不易的成就,树立良好的宗教人士形象,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并为自治州社会的稳定和民族团结做出应有的贡献。”

  “用新西藏和自治州的发展进步来对比旧西藏、土改前自治州的黑暗落后,是对封建农奴制和达赖集团破坏活动最有力的回击,我们要更加清醒地认识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的反动本质。”州委统战部副部长、州宗教局局长斯那品初在座谈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将在爱国统一战线这一平台上,在自治州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各方面都非常好,事实越来越证明回国的选择是正确的。在祖国更有前途!”归国藏胞扎巴格丹不仅成为了自治州政协委员,还拥有让人羡慕的事业,座谈会上他成了多家媒体采访的焦点人物。

  坚定信心 奋力发展

  “2008年实现全州地区生产总值57.6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70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在全国藏区保持第一位,成为发展最好的藏区。在稳定上,我们始终自觉地保持同党中央和省委高度一致,旗帜鲜明地反分裂、反渗透,促进了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确保了云南藏区的长治久安。”州委书记齐扎拉用实实际际的数字变化有力地阐述了自治州各项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齐扎拉在座谈会上强调指出,今后全州将围绕“四个倍加”做好各项工作,一是要倍加顾全大局;二是要倍加珍视团结;三是要倍加重视发展;四是要倍加维护稳定。

  “忘记过去等于背叛! 3月28日,这个翻身农奴的重大政治节日,已经载入历史史册。历史昭示未来,我们相信,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扎实推进建设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建设的目标一定会实现。”州委副书记、州长陈建国在主持会议时号召全州各族干部群众更加努力工作,把迪庆建设得更加美好。(记者 李清填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