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奴解放纪念日里的记忆与感恩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3-29 19:04:42

  28日下午,当记者来到独克宗古城77岁的宋央占家时,央占的大女儿正在熨烫新缝制的藏式妇女衣领。

  1932年央占出生于古城一户贫苦家庭,由于家中欠贵族债务,家中5兄妹不得不到富农家做长工,央占8岁就远离家乡到东旺一户贵族家中当长工,年幼的她承担着繁重的种地、砍柴及放羊等活路,长工生活一直持续到解放初。

  解放后,像央占一样的农奴们摆脱了枷锁,获得自由,走向当家作主的幸福道路。在党的关怀下,1954年人民公社选派央占到民训班学习,之后又将她送入云南民院学习。此时,央占用一口流利的汉语与我们交流着,而在1954年,她还是一句汉话都听不懂的农民。

  “经历过苦难的人,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经历过严冬的酷寒,才懂得春天的温暖。”央占这样说道。1956年,央占担任大中甸区妇女主任,解放前在东旺艰苦生活时落下的胃病,影响了她开展工作,在组织的关心下,经过疗养,她又回到大中甸开展工作。如今,藏族妇女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原来的大中甸区(今吉迪、解放、红坡社区)的妇女几乎都参加新农合,这是过去不敢想的好事。

  在张庭玉老人的藏式新居,我们看到门窗、墙壁清一色雕龙画凤,并绘满五彩缤纷的藏式图案。28日晚8点,张庭玉一家准时收看“走向阳光——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0周年文艺晚会”,张庭玉老人虽然耳朵有些背,但年已76岁的他看到似曾相似的经历时,感动得热泪盈眶,告诉晚辈说:“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是属于农奴的节日,年轻人应该永远记住我们曾经有过的苦难,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感谢党的好政策。”

  张庭玉老人告诉我们,在旧社会他的舅舅是贵族家的农奴,父亲是赶马人,一家8兄妹挤在一间破旧的房子里,吃不饱穿不暖。如今衣食无忧,住房宽敞,老人一个月还有30元的农村低保金。从2007年起,参加过自卫队的他,每年还有500元的补贴。这在旧社会真是想也不敢想的事。老人的儿媳拉茸卓玛插话说,现在生活真是蒸蒸日上,全家参加了新农合,去年她患胆结石,医药费1万多元,依靠新农合到外地做手术,回来还报销了40%。

  看着藏区著名歌手登台献艺,幸福的喜悦洋溢在他们四代人的脸上:祖辈当农奴当赶马人,现在大儿子成为人民教师,女婿搞旅游创业,张庭玉一家饮水思源。“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让我们一家过上幸福生活,我们全家要永远记住这个特别的日子。”(记者 和金莲 李晓翠)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