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3参互农户户均增收600元 我省创新扶贫机制,在23个县208个村试点“民有、民用、民管、民受益、周转使用、滚动发展” 的“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扶贫模式。在试点的两年间,得到“互助资金”借款的2673户贫困农户,用借款发展茶叶、核桃、肉牛、生猪等特色种养业,户均增收600元,自我“造血”能力增强。 长期以来,财政产业扶贫资金很难直接面对贫困农户,培植起长期可靠的增收产业。如何利用产业扶贫资金,通过循环使用为贫困农户“造血”一直是扶贫工作的难点。2007年以来,我省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在永平、文山等23个县的208个村开展“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按“财政无偿投入,农户有偿使用,长期滚动,发展产业,受益群众”的原则,23个试点县共组建互助小组237个,参互农户8081户,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2300万元,30户以上的村每村补助10万元,30户以下的补助5万元,志愿入互农户交200元左右入互费,成为会员就可借款发展生产。两年来,试点村共向2673户入互农户发放借款1107万元,户均发放借款4100多元,主要用于发展茶叶、核桃、荸荠、三七等经济林果,肉牛、奶水牛、猪、鸡等畜禽养殖,以及农副产品加工、运输等产业,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由于“互助资金”发放、还款程序规范,借款农户都是入互村民,资金无外流,全部用于村民发展生产;还款无虚报、逾期现象,资金收回率达100%。目前,这种新型扶贫模式已收到了明显成效:缓解了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因“无人担保、无物抵押”而“贷款难”、“增收难”;缓解了贫困村“持续发展难”的问题。由于互助资金是长期在村内周转使用,成了村里的“可靠银行”,随着互助资金滚动积累规模扩大,将为村民提供持久的发展周转资金保障;“民有、民用、民管”等特性,也促进了农民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来源:云南日报) |